Workflow
汽车产业角逐进入下半场 AI从“锦上添花”变成“核心变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6 23:15

行业战略定位 - 人工智能从技术选项升级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变量,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1] -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推动产品形态、产业格局、基础设施和出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3] - 汽车产业竞争进入下半场,上半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网联汽车,下半场哨声已经吹响 [1][3] 中国竞争优势 - 中国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道路交通场景复杂,拥有海量场景数据优势 [5] - 80后、90后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军,对智能化产品接受度高 [5] - 乘用车市场新车L2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实现逐年快速增长 [5] - 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基础设施具有优势,激光雷达、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等软硬件供应链完整 [5] - 信息通信技术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活跃,支撑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具有先发优势 [5] - 具备清晰的国家战略与系统的政策体系,相关部门联合启动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汽车落地 [5]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体支撑车联网将带来体系架构、感知能力、模块化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1][6] - 在感知能力方面,智能体加持车联网通过多域多模态多传感器融合+边缘计算,构建全局交通态势图 [6] - 决策逻辑动态适应,实时调整驾驶策略,应对突发和复杂环境场景 [6] - 群体协同和智能化是大方向,网联让智能体所需的数据来源更丰富 [7] - 下一代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智能化,汽车将成为一个大型计算中心,可实现大模型在车上的端侧使用 [9] - 芯片需要越来越集成,在一定的功耗和车规级安全前提下,提升芯片本身算力,实现多种计算功能 [9] 政策支持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10] - 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 [2][10] - 促进跨界融合,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 [2][10] - 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 [2][10] - 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2][10] - 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0] 面临挑战 - 智能体时代的车联网面临标准与协同难题,"车路云一体化"依赖跨行业协作 [1][8] - 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1][8] - 面临算力成本控制和长尾场景覆盖的问题 [1][8] - 机器驾驶应对"长尾场景"的能力不足,面对罕见场景可能因缺乏先验知识而失效 [8] - 通信路径多元化和感知系统智能化导致网络安全威胁升级,每秒产生100MB数据 [8] - 部分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