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全球视角重估中国学的当代意义——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侧记
环球时报·2025-10-16 07:07

大会概况与核心精神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邀请了约5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 [1] - 大会旨在贯通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探讨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和世界意义,构建了高级别的平等对话平台 [1][2] - 在“去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大会的召开对于重建信任、促进沟通合作具有特殊意义 [2] 中国学研究地位的演变 - 中国学在美国已从边缘学科成为显学,并正成为全球学者共同致力打造的一门世界性学问 [3] - 研究动力从对古老文明的纯粹兴趣,转变为世界对中国的现实需求,因为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影响力深刻 [4] - 汉语学习的“门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范围从人文研究拓宽至经贸等领域 [4] 研究范畴与范式的转型 - 大会设置5个平行分论坛,议题涵盖从古老文献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并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研究范式的深刻转型 [6] - 会议期间发布了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2005—2024),其中国外青年学者研究成果有10部,展示了研究广度与深度的飞跃 [6] - 青年学者采用跨学科方法、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全球对话的桥梁 [7] 中国发展的实践样本与全球启示 - 学者从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寻找中国发展的答案,如“天下大同”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 [5] - 中国学为全球南方提供了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非依附性发展选择 [5] - 上海张江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力投入和“中国智造”能力 [7][8] -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微观窗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其模式被认为具有可借鉴性 [9] - 豫园的保护与更新是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成功样本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