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债券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规模、品种、风控和开放四大维度协同发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跃升 [1][2] - 市场通过“对内支撑实体、对外助力开放”的双向维度释放关键价值,成为稳定经济大盘、助推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压舱石” [5] - 展望未来,市场将在产品创新、风险防控、开放深化三大核心维度持续发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8][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8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超19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逾60% [1][2] - 2024年单年发行规模达79.62万亿元 [2] 产品创新与品种 - 2025年5月推出债市“科技板”,专门服务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 [2] - 公募REITs加速扩容,覆盖仓储物流、保障性住房等场景,盘活存量资产超千亿元 [2] - 资产证券化产品持续创新,涌现出数据资产ABS、知识产权ABS等品种,民企资产担保债券、转型债券逐步推广 [2] - 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打造专项金融工具 [1][8] 风险防控与稳定性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长期保持在1%左右的低位 [1][3]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步化解 [1][3] 对外开放与国际影响力 - 截至2025年8月末,80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入市,持债规模约4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1][3] - 中国债券已全面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指数,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 [3] - “互换通”累计成交1.5万多笔,名义本金约8.2万亿元,成交规模较上线初期增长9倍多 [3][7] - “债券通”形成“北向通”与“南向通”双向开放闭环,“互换通”每日净限额提升至450亿元 [7] 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 债市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核心场域,192万亿元规模为货币政策精准落地提供广阔空间,构建“精准滴灌”的政策传导机制 [5] - 债券市场在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影响债券市场利率和“比价效应”提高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 [6] - 市场持续释放直接融资效能,为不同领域、类型的实体企业提供适配融资方案 [6] 未来发展重点 - 产品端需优化债券品种结构,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丰富绿色债券与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增信工具类型 [8] - 风险防控需健全违约处置法律框架,丰富市场化处置工具,发展标准化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完善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 [9] - 开放深化需推动国内债市与国际接轨,加强跨境合作,同时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9]
对内支撑实体对外助力开放 “债市基石”立起来
证券日报·2025-10-17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