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方案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重点行业 [1] - 与上一轮方案相比,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更加强调行业治理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1] - 方案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各产业的引领放在突出位置 [1] - 十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2] 行业增长量化目标 - 目标设定为2025年-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2] - 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2] - 2025年汽车行业目标实现全年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2]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2] 行业治理与竞争规范 - 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3] - 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4] - 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均提及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5]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5] - 电子信息行业从产能治理角度破除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5] - 治理要求总体强调加强行业自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5]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方案突出人工智能作用,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6] - 相关部门正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转型路线图和应用指南 [7]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7]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7] - 人工智能应用可化解传统产业转型难题,并为技术落地提供丰富场景 [7] - 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数智化改造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生命力 [7]
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2025-10-17 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