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于2024年4月联合发文,要求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 [1] - 央行等七部门于2025年8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构建贷款、债券、股权、保险联动的金融工具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 [1] - 政策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银行从单一融资提供者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1] 银行服务现状与成效 - 头部银行已构建商行+投行、境内+境外双协同机制,整合资源以激活供应链融资活力和推动科技企业贷款 [2] - 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链推出专项服务举措并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2]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专利价值评估突破轻资产抵押限制,首台(套)装备保险通过保险补偿机制分担技术落地风险 [2] 当前面临的挑战 - 资源配置失衡,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中长期资金需求未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不足 [2] - 风险与收益匹配机制不健全,科技研发高风险性与信贷资金安全性要求存在冲突 [2] - 数字化服务能力滞后,跨机构数据壁垒导致对企业技术价值评估精准度不足,服务效率难以适配产业迭代速度 [2] 优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 资源配置需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落实信贷计划单列,推动资金投向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薄弱领域 [3] - 需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对初创期企业侧重股权融资与知识产权质押,对成长期企业提供并购贷款与跨境金融,对成熟期企业开展绿色信贷与资产证券化 [3] - 在产业链服务上深化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模式,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等工具打通上下游资金循环 [3] 数字化转型与风险防控 - 需依托大数据构建科技企业专属授信模型,建立看技术、看团队、看未来的评估体系,突破传统逻辑 [3] - 应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通过与政府产业基金合作、发展科技保险等方式分散研发创新风险 [3] - 在绿色金融领域应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对接工业绿色转型需求 [3] 生态共建与未来展望 - 银行应主动对接国家级产业基金与制造业创新平台,参与资金支持、平台孵化、产业对接的生态闭环建设 [4] - 监管部门需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流程,为银行信贷投放解除后顾之忧 [4] - 银行服务体系的优化完善将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更强动力,推动产融深度融合 [4]
【头条评论】优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助力新型工业化
证券时报·2025-10-17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