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固收+”加出收益新弹性
中国证券报·2025-10-17 04:12

市场趋势与资金流向 - 下半年A股市场持续活跃,主要指数震荡走高,市场信心增强,增量资金逐步入场 [1] - 银行理财资金将权益市场作为对冲低利率环境下固收资产收益压力的工具,权益类资产配置提速 [1] - 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场32家理财公司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总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 [1][4] - 保守测算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全年合计将有超千亿元理财资金增配权益市场 [4] 产品策略与发行 - 理财公司权益布局显著提速,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增加 [1] - 行业广泛采用“固收+”策略,在固收类产品中搭配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以实现权益增配并贡献收益弹性 [1] - 今年以来华夏理财等六家理财公司共发行13只权益类理财产品,而去年全年仅发行2只,被动跟踪指数的产品成为主流 [2] - 纯权益类理财存续规模占比较低,因要求权益仓位≥80%,减仓压力大,故银行理财多发行混合类及“固收+”产品 [3] 投资方式与工具 - 理财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ETF已成为布局权益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以大盘价值类ETF为主 [2] - 配置权益类资产形式不断丰富,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光大理财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网下打新 [4] - 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产品,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港股IPO机会 [4] - 目前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主要途径仍是委托投资,穿透前权益资产投资规模仅为550多亿元,与穿透后规模相差超十倍 [5] 投研能力与市场调研 - 增加对权益市场的直接投资与提升权益投研能力相辅相成,理财公司需推进权益投研组织建设和框架搭建 [1] - 已有26家理财公司参与调研上市公司,调研公司数量近1800家,次数超2150次,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占比过半 [5] - 含权产品发行规模扩大催生调研需求,调研深度广度的提升能为产品筛选高质量标的提供支撑 [5] - 多数理财公司权益投研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激励机制缺乏、容错空间不足导致难以留住人才,需补齐短板 [6] 客户行为与市场接受度 - 三季度以来客户对含权理财产品申购踊跃,推动理财公司增加权益资产配置 [1] - 市场波动已成常态,客户对净值波动的认知显著深化,投资行为更趋理性,甚至会在低位补仓、高位止盈 [3] - 含权产品的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存量客户,客户开始愿意配置净值波动较大的产品,为理财公司开展权益投资奠定更坚实基础 [3] - 银行客户经理在股市回暖时会向能接受波动的投资者建议“固收+”产品,此举得到不少客户认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