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正从“投资于物”转向更加突出“投资于人”的发展模式 将人力资本积累和民生福祉提升作为经济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和根本目的 [1][3] - “投资于人”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通过增加教育、医疗、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投入实现 [2] - 尽管民生投入已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但加大力度的紧迫性不降反增 这是一个回报期更长的慢变量投资 [1][3][4] 投资战略转型 - 过去投资聚焦于有形的物质资本如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 这类“投资于物”方式见效快 [1] - 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必须转向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1] - 在继续优化“投资于物”的同时 要把“投资于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因为创新与技术进步归根结底要靠人来实现 [1] 民生投入现状与紧迫性 - “十四五”以来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比超过70% [1] - 加大“投资于人”力度的紧迫性不降反增 原因包括人口老龄化加深与少子化趋势并存 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和青年人的需求凸显 以及居民对公共服务期待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3] 经济发展驱动因素 - 通过民生投入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强化社会保障 有助于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 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以释放内需潜能 [3] - 在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环境治理等民生短板领域的投资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 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将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3] 未来投资方向与重点 - 未来民生投入不仅要加大力度 更要提升精度、效能与可持续性 [4] - 重点推动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升级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重点回应“一老一小”关切 [4] - 深化人力资本投资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体系 增强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 [4] -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推动资源更多向乡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 [4]
“投资于人”就是投资未来
经济日报·2025-10-17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