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赋能到共生 央企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中国证券报·2025-10-17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中央企业通过产业帮扶、科技赋能和民生改善等多元化路径,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注入乡村,有效激活了当地内生发展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1][3][8] 产业帮扶与造血机制 - 国家能源集团在青海曲麻莱实施的扎苏合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为当地创造稳定收益 [1]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在新疆麦盖提为红枣产业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27款优质红枣获得“身份证”,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2] - 中交集团在云南怒江米俄洛村培育的村级建筑企业承接项目合同额近7000万元,带动超1.12万人次就业,累计为村集体贡献利润283万元 [2] - 中国中化在内蒙古等地推行MAP现代农业帮扶模式,服务面积约45万亩,联农带农5259户,助农年均增产8%-10%、增收约9% [2] - 中国海油在海南保亭打造“保亭柒鲜”品牌,推动红毛丹地头价最高达每斤20元,带动全县种植面积扩至5.14万亩,年产值达5.8亿元 [3] - 中国五矿在贵州沿河黑水镇打造农业示范园,盘活2000亩荒地,带动16个村产业升级,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3] - 中国一汽在广西文里村累计投入263万元帮扶桑蚕产业,预计全村该产业产值今年将突破800万元 [3] - 东方电气集团在四川凉山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 [3] - 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承担了我国256个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占全国脱贫县的31%,“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200多亿元 [3]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电信在四川木里建设的生物菌肥加工厂利用AI视觉设备以每秒5个的速度分拣羊肚菌,5G专网实时传输生产数据至研发中心 [4] - 中国电信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向研发皱皮柑果酱,产品上线电商后3日内获5000份订单,使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成功带动60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国家能源集团在山西朔州康平村使用自主研发的煤基材料储水装置及自动喷淋系统,实现灌溉一键启停 [5] - 国机集团在四川广元朝天区帮扶建设三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捐赠专用农机设备,带动该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50%提升到65%以上 [5]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5] 民生改善与教育支持 - 中国国新在鄂西援建的长乐院区构筑650平方米医疗空间,自2024年9月启用后总门诊量达16856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仅61.32元,有效减轻村民看病负担 [6] - 中国中煤在贵州印江打造“乡村振兴中煤班”,2025年高考194名参考学子特控上线率达100%,全员被重点大学录取,公司已累计投入1450万元承担近600名学生费用 [7] - 中广核的“白鹭班”已拓展至5省12校31个班,在校生规模1717人,累计帮扶学生超过3947人,其高中班连续8年高考上线率均为100% [7] - 中国建材集团“善建”七彩课堂八年来通过54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提供暑期看护及科学启蒙课程 [7] - 南方电网依托“南网知行书屋”平台,预计2025年底建成500间书屋,配置图书超174万册,惠及6省94县约51万乡村学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