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概况 -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全国首部关于社会治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1][4] - 条例共9章75条,涵盖总则、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层基础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风险防范、诚信建设、监督管理、附则等核心板块 [1] - 该法规旨在以法治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标志社会治理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1][5] 立法背景与过程 - 立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1+2+4+N”目标任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2][4] - 立法工作于2025年6月初启动,成立由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牵头的专班,通过赴外省考察、省内多地调研、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在4个月内完成 [4] - 立法理念紧扣“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4] 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 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将辖区划分为83个居民网格和105个专属网格,并引入无人机作为“空中网格员” [6][7] - 虞城县城关镇常态化开展“逢六摆摊”听民声活动,今年以来接待群众17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6件,现场解决问题114件 [7] - 商水县黄寨镇设立1107名“黄寨大嫂”胡同长参与乡村治理;卢氏县通过“凉亭夜话”开展村民议事活动 [7] - 条例将“四议两公开”、“五基四化”、“党建+网格+大数据”等基层成熟经验上升为法规规范 [7]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 条例要求以县级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 [8] - 南乐县综治中心引入16个部门入驻,选聘16名专职调解员;平舆县综治中心设置功能调解室,打造品牌调解团队 [8] - 条例明确坚持“枫桥经验”,加强诉调、警调、访调等对接协同,促进各类调解有机衔接 [8] 科技赋能与诚信建设 - 条例规定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各类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贯通共享 [9] - 条例对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以规范,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9]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 光山县创新推行“领导干部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同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站点问政+跟踪问效”工作机制 [10] - 条例明确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拓宽参与渠道,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并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 [11][12] - 焦作市外卖员王明路牵头组建“骑手网格员”队伍,带动20余名外卖员兼职网格常态化巡查,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瞭望哨” [12][13]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原善治 有法可依
河南日报·2025-10-17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