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经评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
经济日报·2025-10-17 08:08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 - 方案旨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服务型制造的定义与核心 -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核心在于把服务深度融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 [1] - 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竞争,服务型制造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1] - 其典型特点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需求端反向驱动设计、生产与服务的协同,将一次性买卖变成长期服务 [2] 技术支撑与发展路径 -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体系,最突出的是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利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先发优势作为发展底座 [2] - 需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2] 典型模式与行业机遇 - 共享制造是典型模式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制造业闲置资源,是数智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产物 [3] - 共享制造平台为面临资金、技术、设备限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获取资源、技术的途径,使其能参与高端制造业 [3]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共享制造能更好满足需求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柔性 [3] 区域发展策略 - 发展服务型制造需立足本土需求与特色,鼓励各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自主创新优势 [3] - 长三角可聚焦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珠三角可依托电子信息产业拓展定制化研发,中西部则可围绕传统制造业发力数字化改造 [3] 总体愿景 - 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也应是世界水平的服务型制造,将扎根于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庞大国内市场,着眼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竞争,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