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底 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 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针对社区充电 要求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3] - 针对高速公路充电瓶颈 规定到2027年底在服务区新建或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 确保除特殊地区外所有服务区都具备充电能力 [3] - 为解决农村地区充电覆盖不足 承诺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 [3] 技术升级路径 - 目前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为45.5千瓦 尚不能满足快速补能需求 [4] - 计划到2027年底 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 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目标将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一刻钟级 [4] - 建设快充为主 慢充为辅 大功率充电为补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 [4] 运营服务优化 - 完善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 加强服务质量评价 推动互联互通和智能运维 解决平台不互通 运维跟不上的痛点 [6] - 重点部署车网互动试点推广 使电动汽车在电网低谷时充电 高峰时段向电网送电 车主可通过电价差获得收益 [6] 产业链影响与机遇 - 充电设备制造商和运营服务商迎来发展机遇 充电模块 充电枪 液冷系统等核心硬件需求将显著增长 [7] - 特来电 星星充电等主要运营商将获得更广阔市场空间 行业进入加速整合期 市场集中度提高 [7] - 电网企业将参与配套电网升级 宁德时代等企业涉及的储能 换电业务有望与新建充电网络深度融合 [7] 行业挑战 - 大规模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现实挑战 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受制于电力容量不足 场地有限等难题 [7] - 充电桩使用率不均 服务费收入有限等问题依然存在 探索可持续盈利模式是运营商需解决的核心课题 [7] - 实现不同运营商平台间真正互联互通 需要统一支付接口及底层通信协议和数据标准的协调 [7] 长期行业意义 - 政策推动电动车超越交通工具单一属性 使其成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 - 充电设施建设将改变新能源车使用环境 缓解车主充电焦虑 车辆从消耗品转变为可能创造价值的移动资产 [9]
2800万充电桩布局启动,谁能分得万亿蛋糕?
36氪·2025-10-17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