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阶段与核心驱动力 - 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定型试错阶段迈向量产破冰关键跃迁期 [1] - 行业共识从如何走出实验室转向如何快速放量 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实现突破 [2] - 政策引导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 加速订单落地与产能筹备 [1][4] - 2026年行业需求有望实现五到十倍增长 呈现技术定型+订单落地+量产筹备递进逻辑 [3] 技术路线与场景拓展 - 技术路线形成两大阵营 国内以旋转关节模组为主 特斯拉引领线性关节模组主导 [2] - 特斯拉Optimus Gen3设计基本定型 将于2024年底正式落地 搭载纯视觉AI训练方案与类人精细操作能力 [2] -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亮眼 云深处DR02人形机器人达到IP66防护等级 可在-20℃至55℃户外作业 [2] - 海外头部企业突破单一工厂场景 向餐厅服务家庭等社会化领域延伸 国内市场通过政策订单+场景验证模式推进 [3]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斩获数亿元合同 覆盖工厂协作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 [3] 供应链成熟与产能准备 - 国内形成全球最完整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包括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零部件 [3] - 供应链自主可控 区别于2015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启动时外资份额占比超90%的情况 [3]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体现在数据技术供应链三个维度 特斯拉120亿公里路面数据可直接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 [4][5] -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制造等领域技术积累可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体系 [5] 产业进度与市场预期 - 特斯拉Optimus Gen3定型为关键节点 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是产业分水岭 [6] - 2026年有望实现5万台量产 2030年冲刺年产百万台目标 [6] - 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将大规模进入工厂场景 五年内有望渗透至部分家庭与社会化服务领域 [6] - 行业具备非线性增长特征 量产启动后订单带来的高速增长效应显著 [6] 投资策略与竞争格局 - 投资聚焦三大核心逻辑 绑定特斯拉等海外头部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环节如灵巧手关节总成行星滚柱丝杠等价值量高部件 [7] - 关注国内龙头企业生态链 如宇树智元华为小米等企业的合作伙伴 [7] - 具备技术稀缺性的细分领域如云深处在特种环境应用等方面的特色技术可能孕育新增长点 [7] - 最终能留在赛道的将是头部企业和与其绑定的核心部件供应商 优先选择具备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场景验证经验的头部公司 [7]
开源证券孟鹏飞: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 把握赛道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