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与苹果产业链发展 - 尧生镇90%群众收入来源于苹果产业,中国人民银行援建苹果产销融合服务基地和交易市场以提升服务[1] - 产业帮扶项目占比超过70%,工作组围绕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4] - 援建220亩高标准果园防雹网、防护栏等防灾减灾设施,并为果园配套数智系统[4] - 支持购置全县首套果品自动分选机等全流程机械设备,使人效比提升15%[4] - 援建尧生镇苹果产销服务基地,2025年继续援建交易市场2210平方米,健全分拣包装、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体系[4] - 开辟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举办公益直播,设计非遗包装以提升区域品牌价值[5] 金融支持与普惠金融创新 - 近3年累计向宜君发放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资金10.08亿元,带动全县贷款同比增长42.3%[10] - 探索形成普惠金融发展“宜君模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形成“宜君指数”,被世界银行纳入中国试点项目[9] - 通过发放全市首笔软件著作权质押贷款,实现区域首单、系统首笔、企业首贷、单独设押四项突破[9] - 全县建设村级金融服务站187个、镇级服务站9个,实现镇村全覆盖,并以“专人包点定时”方式开展帮教[11] - 引进网商银行“大山雀”平台,依托卫星遥感数据累计发放贷款2500万元[11] - 构建“产业+支付+流量”生态,年均发放果业贷款2.5亿元以上,年均带动消费600万元以上[11] 多元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 - 立足农文旅联动融合发展,投入资金提升改造彭祖药谷药用植物园,助力宜君获评2025年全国科普月陕西十大科普研学路线[5] - 援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药谷里·宜艾”体验中心,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5] - 援建玉米及其他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项目,将林农废料循环转化为能源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5] - 援助哭泉村生产用拖拉机、自动打捆机,推动秸秆离田并通过对外服务为村集体带来收入[5] - 引进实施“蚂蚁森林”连翘栽植4万亩,探索“生态振兴+产业振兴”联动新路径[5] 民生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 - 援建1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助力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12] - 推进哭泉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人饮工程改造提升工作,改善288户群众用水条件[12] - 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形式支持3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实施爱心尊老食堂项目,为75名特困兜底保障对象提供集中供养[12] - 协调实施“银龄黄扶手”项目,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辅助家具和用具[12] - 援建宜君县第一中学心理咨询室和城关二小综合实验室、书法教室,完善功能部室配置[12] - 协调援建4所学校星空梦想家科技机房、5所学校“SSE科创教室”“诗歌角”,2020年以来累计资助教育基金360万元[12] 风险管理与保险创新 - 连续3年为脱贫户购买“防贫保”,降低因病因灾返贫风险[10] - 投入资金降低农户保费负担,玉米“保险+期货”覆盖面积由5万亩增加至16万亩[10] - 2025年引导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获得郑商所支持,对全县1.7万亩、3.5万余吨苹果提供价格保障[10] 数字经济与科技赋能 - 宜君县建成西北最大的县级人工智能标注中心,被国家数据局评为数据标注优秀案例[6] - 全县电商市场主体销售额为“十三五”规划初的40倍[6] -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数字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以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动能[6]
甜美承诺滋润百姓心田
金融时报·2025-10-17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