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泡沫三问:怎么还不崩?
虎嗅·2025-10-17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美国市场存在关于“泡沫”和“崩盘”的普遍叙事,分析框架源自《危机速成课》一书,将危机前奏归纳为三类:投机泡沫、错配和影子银行 [1][5][9] - 应用该框架分析AI行业,认为AI存在泡沫特征,但更类似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技术具有长期价值但需先经历挤压 [38][39] - AI行业的“永动机”式循环交易引发对真实需求的质疑,其繁荣可能通过推高利率和占用资源对其他行业产生挤出效应 [20][27][29] 泡沫识别框架 - 识别泡沫的三个关键问题:投资动机是否为转售给“更傻的”买家、资本是否被单一行业吸引导致其他领域融资被挤出、繁荣是否依赖易被挤兑的债务 [9] - 危机前奏的三种类型:经典投机泡沫的击鼓传花、资本因政策或叙事导向错误领域的错配、以及具有挤兑风险并放大下跌的影子银行融资 [5][6][7][8] AI行业分析:投机动机与真实需求 - AI行业出现复杂的“循环营收”模式,例如供应商投资客户,客户再用资金购买供应商产品,存在对敲(无真实需求)和生态投资(有真实需求)两种形式 [22][23][24] - 关键风险在于交易结构中可能隐藏“兜底条款”,即供应商承诺消化客户算力产能,这掩盖了真实需求,使营收依赖于协议而非市场 [25] - 目前缺乏企业端付费增速、续费率增加及单位算力产出增加等证据表明真实需求强劲,更多是各大厂推出AI应用争夺用户注意力 [26] AI行业分析:资本挤出效应 - 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巨大,未来五年新增投入预估达“万亿级”,数据中心算力单位已改为“GW级” [27] - 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数据中心投资对GDP贡献约为1%,约占当期GDP增量的一半,表明投资高度集中 [30] - 该投资热潮通过推高总需求抬升利率,并直接占用资本、用工、建材、电力等稀缺资源,对利率敏感的其他行业建设产生压制,形成挤出效应 [29][30] AI行业分析:债务与杠杆风险 - AI繁荣的潜在风险在于其是否依靠高杠杆,尤其是隐藏在“影子角落”的融资,如私募信贷、项目SPV和表外担保,这些在景气下行时会放大波动 [35] - 风险可能隐藏在数据中心建设上下游(如能源、建筑、地产)的杠杆和复杂循环交易中,若景气掉头,这些债务可能同时出现问题 [36] - 一个警示信号是财报问答中分析师若频繁询问“合同结构”而非“需求”,则表明故事变得复杂,需求不确定性增加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