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交通运输部于2025年10月14日起实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对美国所有及运营、悬挂美国国旗、在美建造及美国持股25%以上主体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中国建造船舶免于缴纳 [1] - 收费标准自2025年10月14日起为每净吨400元(约56美元),并计划逐年增加,至2028年4月17日将升至每净吨1120元(约158美元)[8] - 此政策是对美国301调查的反制措施,美国USTR提议对中国船舶运营商及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并于2025年10月14日落地 [7] 受影响运力规模 - 美国本土船队(美国拥有、悬挂美国国旗、美国制造)运力占全球比例较小:集装箱船1.1%(35.25万TEU)、油轮1.9%(2041.8万dwt)、干散货船2.1%(1490.7万dwt)[2][12] - 考虑中国建造船舶豁免后,实际受制裁的美方运力占全球比例调整为:集装箱船0.86%、油轮1.64%、干散货船0.95% [2][13] - 美国持股25%以上主体是制裁主要部分,以上市船东为例,实际受制裁运力占全球比例更高:集装箱船1.2%、油轮6.0%、干散货船0.4%,规模已超过美国本土运力 [2][17] 分船型成本影响分析 - 对集装箱船而言,特别港务费占运价比例较高:3000TEU船舶在美西航线占比约38%,6000TEU船舶占比约28%,但运价仍能覆盖成本 [3][23] - 对油轮而言,成本占比使其丧失经济性:美湾-远东航线VLCC的特别港务费成本占当前运价89%,中东-远东航线占比高达123% [3][25] - 对干散货船而言,经济性影响显著:巴西-中国航线Capesize船舶成本占运价76%,澳洲-中国航线占比高达133% [3][26] 对航运行业的影响 - 短期看,美国油运和干散货船因靠泊成本过高将取消航次或增加中转,导致效率损失和供给短缺,从而推升运价 [3][29] - 中长期可能推动航线网络重构,美国船舶将避开发往中国的油运和干散货运输,进而冲击其他航线的竞争格局 [29] - 可能推动中美港口费用谈判,暂缓或减少美国301调查给中国船东带来的附加成本,利好中国船东 [29] 对港口行业的影响 - 特别港务费由海事管理机构收取,不直接利好港口公司,短期可能因美国船东减少中美航线而影响相关港口吞吐量,但缺位航次可由他国船东替补,对基本面影响较小 [4][30] - 贸易流向可能重构,为规避费用,美资船舶可能采用大型船只挂靠东南亚港口(如新加坡、韩国)再支线转运至中国的模式,利好拥有海外关键中转枢纽的港口企业 [4][33] - 面向一带一路、东南亚航线的港口将受益于潜在的中转需求增长 [4][3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受港口费用影响最大的油运和干散货运输板块,短期供给紊乱可能推动运价上涨 [5][34] - 建议关注拥有海外关键中转枢纽的港口企业及面向东南亚航线的港口,贸易流向重构可能带来其估值提升 [5][34]
国金交运:中国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关注油运干散及港口板块
格隆汇·2025-10-17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