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旺季竟然有不少空房,酒店老板有点慌:你们旅游的,不睡酒店睡车上?
36氪·2025-10-17 09:45

新兴消费行为对酒店业的冲击 - 新能源车自驾过夜等“床车”旅游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相关话题阅读量近5000万次,今年搜索量同比翻倍增长[1] - “睡一晚就省几百”的高性价比口号促使游客选择在服务区、景区停车场等地的车内过夜,对传统酒店住宿形成替代[1][3] - 节假日出现“上百辆车就地过夜”的现象,游客通过此举可“怒省几千”元住宿成本[3] 自驾游市场与相关装备的快速增长 - 2023年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67%,较2019年增长10倍以上[4] -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6.7%,95后、00后及55~64岁群体增幅分别达23%、26%和18%,带娃自驾家庭数量增长15.7%[4] - 与车内过夜相关的装备销售显著增长,例如“充气床垫”GMV环比提升15.05%,“户外电源”GMV环比大幅增长84.27%[4] - 新能源车在座椅舒适性(如按摩、通风、全面放倒)、空调安全性和空间设计上的进步,提升了车内过夜的可行性和舒适度[6] 酒店行业面临的竞争与经营压力 - 酒店业供给大幅增加,某酒店周边区域一年内新增超过600间客房,导致分流效应明显[8] - 中国住宿业设施到2024年底总数达57万家,客房总规模1927.8万间,酒店业设施34.87万家,已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8] - 高端酒店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四川某景点周边高端酒店价格从往年1300元/间/晚降至最低500元左右,严重挤压中端酒店生存空间[8][9] - 2024年暑假期间,全国酒店房价均价同比仅小幅提升,北京、上海部分高星酒店价格同比下降近20%[10] - 国内四大酒店巨头华住、亚朵、首旅、锦江的日均房价等运营指标在2024年第一、二季度持续下滑[10] 酒店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与新趋势 - 客源增长远跟不上供给增加速度,供需失衡加剧行业竞争,行业进入红海市场,需要卷价格、卷渠道、卷服务[10] - 短途游和县域游成为主流,长假期间三天两晚的住宿需求占主导,县域市场增长明显[10] - 假期数据显示,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酒店业增长主力,华住在宁波、温州等二线城市入住率超90%,在益阳、怀化等三四线城市超过100%[11] - 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中国旅游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和存量竞争,需要重新思考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核心价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