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趋势 - 以AI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新三样”产业在广交会上受到海外采购商追捧,推动行业从产品出口向“智能方案”输出的高阶出海阶段转变 [1] - 今年前5个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增长55.4% [3] - 2017年至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从19.8亿元增至80.6亿元,7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22.2% [3] 企业业务表现与增长 - 深圳智绘科技公司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0% [1] - 魔法原子机器人公司出口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去年不到15%提升至今年30% [2] - 越疆科技上半年商业服务领域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65.5% [3] - 拓斯达科技去年机器人业务的输出产品增长率比前年增长30%以上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魔法原子最新的工业级机器狗负载可达150斤,进入工厂巡检、搬运货物等新场景 [2] - 上海氦豚的咖啡机器人能进行个性化拉花、3D打印、口味定制,拥有上千种饮品配方 [3] - 越疆科技致力于打造多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超级工厂,涵盖轮式人形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狗和协作机械臂 [3] - 中国的商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技术、供应链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2] 出海策略与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商用机器人渗透率低,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 [2] - 企业根据海外客户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例如清洁机器人附加巡检货架、获取数据、自动补货等功能 [2] - 海外市场具备更高付费能力,但对机器人品牌、产品品质、本土化服务有更高要求 [4] - 企业探索多元出海路径,包括收购获取核心技术(如美的收购库卡)或组成“智能工厂打包套件”抱团出海(如汇川技术、绿的谐波) [4] 资本与融资动态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超过800亿元,其中近三成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1][8] - 目前有12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正在等候港股IPO [1] - 越疆科技于去年12月在香港上市,并于今年7月配售募资10.37亿港元 [8] - 港股上市潮持续升温,已成为中国具身机器人公司的融资主战场 [8] 金融机构支持 - 金融机构加速提升行业研究、价值发现、跨境展业等专业能力,为产业出海搭建资本桥梁 [1][9] - 交银集团在广交会推出赴港上市及境外投融资配套服务 [5] - 交银国际通过投行加商行一体化金融服务,参与企业C轮融资并助力赴港上市,例如滴普科技 [7][8] - 广发证券以广发香港为核心阵地,为科技企业打造综合服务方案,助力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登陆港股 [10]
机器人成广交会出海新“顶流”,资本加速赋能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