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废代原”减碳更实在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2025-10-17 11:43

行业核心观点 -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主力军 [1] - 通过“以废代原”将工业废物转化为替代原料,可以兼顾减碳和发展,打破减碳与发展对立的传统认知 [1] - 化工企业变废为宝的场景无处不在,立足企业实际让“废”替代“原”可避免废物浪费,使减碳变得轻松自如 [2] 华昱能源化工山西有限公司实践案例 - 作为年转化无烟煤200万吨的大型煤化工企业,每年产出同等体量的气化粗渣 [1] - 将气化粗渣预处理后,用其中的细砂替代制砖所需的红黏土,节省废渣处理费用并解决堆放难题 [1] - 该做法切断了红黏土在开采、运输、加工全链条过程中的间接碳排放 [1] - 该项目每年可节省1万吨标准煤,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万吨 [1] - 将低甲含硫废醇、精馏废气、干化污泥等废料引入锅炉掺烧,仅此一项年可节约能量1000吨标煤 [1] 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实践案例 - 三聚氰胺(一期)项目年产5万吨,装置每小时副产7吨低品位蒸汽,此前一直放空 [2] - 通过实施“副产蒸汽发电+冷凝液回收”技改,发电机组将蒸汽转化为电能,每天可发电9600千瓦时 [2] - 用自发电替代火电,每天能减排二氧化碳约7.06吨 [2] - 利用发电替代外购电以节约电费,回收的冷凝液回用装置补水,减少脱盐水制备量,实现双重降本 [2] 减碳与发展的协同路径 - 从身边废物入手,通过合理利用副产品,可实现减碳和降本同步落地 [1][2] - “以废代原”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废物处置难题,并减少原材料获取过程中的全链条间接碳排放 [1] - 利用副产能源替代外部采购能源,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