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轮作方式,为秸秆利用提供新思路
 中国环境报·2025-10-17 14:44
这些有益的尝试说明,对冬闲农田的管理不应是"一招吃天下",而是要鼓励多种经营,通过轮作的方 式,使耕地在不同季节都有收获,而且地力得到维持。就解决秸秆问题而言,这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 向。 比如,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村民尝试了"稻菇轮作"模式,也就是在晚稻收割后,利用水稻 秸秆种植赤松茸。采摘赤松茸后,秸秆已腐烂,回田又成为肥料,减轻了水稻种植对化肥的依赖。江西 省九江市共青城市泽泉乡朝阳生态园在野外露天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栽培结束后的基质直接还田。 而"水稻+冬闲特种培植"的模式在广东、四川等省也有实践,个别地方冬闲时节的产值甚至超过了水稻 种植的收益。 我国南方很多地区有在晚稻收割后轮种油菜等经济作物的传统。为了赶农时,一些农户就会焚烧秸秆, 由此产生了大气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创新思路,在作物轮作上多开展一些新的实 践,提高作物轮作的经济效益,并为水稻秸秆处置提供新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