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到3年,兴业基金两换董事长,近年业绩陷入“爬坑”状态
搜狐财经·2025-10-17 15:46

核心人事变动 - 刘宗治于2025年10月16日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叶文煌因年龄原因离任 [2] - 公司在三年内已经两次更换董事长,同时总经理也在2023年9月由胡斌更换为国泰基金原副总经理李辉 [2][4] - 新任董事长刘宗治是兴业银行体系内成长起来的金融专才,曾任总行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等职务 [3][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在2022年同比下降7.2%至11.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2%至3.8亿元 [4] - 2024年营收为12.37亿元,同比增长5.9%,超越2021年的12.12亿元;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增长6.2%,但较2021年高点4.91亿元仍有差距 [5] - 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从2022年末的2618.6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4480.2亿元,累计增长71% [5] 产品结构特征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管理规模近4500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规模占比不足4% [2][6] - 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是绝对主导,占比分别为57.6%和38.8% [6] - 公司混合型基金有32只,其中一半规模在1亿元以下,仅两只产品规模超10亿元 [6] 核心人员变动影响 - 公司权益投资核心人物钱睿南于2024年9月因个人原因离任,其在2021年末管理规模曾达79.5亿元,占公司同期混合型产品规模的31.6% [6] - 钱睿南在公司管理的3只产品任职回报全部为负,其中两只回报分别为-30.2%和-27% [6] 行业环境与监管影响 - 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费率全面下调,以及居民财富向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 [2] - 2025年9月证监会推动第三阶段费率改革,新规对债基影响最大的为赎回费调整条款,可能冲击短期投资者偏好,引起部分债基品种缩量 [8][9] - 费率改革新规落地后,公司以债券型基金为主的产品结构可能使业绩再次面临压力 [9] 公司战略调整动向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启动新一轮高管团队调整,包括任命有丰富权益投资经历的蒲延杰为总经理助理,以及副总经理与督察长岗位对换 [10] - 行业背景下,公司高度依赖固收业务的模式需要优化收入结构,寻求平衡发展之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