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你的账户会被清吗?银行密集清理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各不同
南方都市报·2025-10-17 17:19

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背景与范围 -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对个人和单位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形成国有大行、股份行、地方性农商行、村镇银行多类机构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7] - 清理行动普遍针对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账户,但用户可通过持有效证件前往银行网点激活需继续使用的账户 [2] - 此次清理是2023年以来银行“清卡”工作的延续,并在2024年迎来行业集中清理的高峰期 [14] 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 - 各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不统一,主要体现在账户无交易年限和余额阈值两个维度 [11] - 例如,新丰农商银行标准为三年以上未主动交易且余额为零的账户 [11],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标准为近三年无交易且余额小于等于10元的账户 [12],酒泉农商银行标准为两年以上未主动交易且余额在100元以下的账户 [12] - 兴业银行优化了认定标准,将余额门槛从100元降至10元,无交易时间要求从180天延长至365天,使得纳入治理的账户范围更小 [8][10] 清理行动的原因与目的 - 大量长期未交易账户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于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清理可有效压缩灰色空间 [7] - 闲置账户占用银行系统资源,增加数据存储和运维成本,清理后能优化后台管理,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7] - 清理行动是履行《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是反洗钱和账户实名制管理的必然举措 [7] 清理范围的扩展与监管逻辑演变 - 清理范围从个人账户扩展至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与线上渠道 [13] - 湖北大悟农商银行清理连续1年以上未发生收付活动等情形的单位账户 [13],陇西农商银行清理长期无登录记录的个人及企业网上银行账户 [13] - 此次清理与过往“清卡”行动的区别在于,当前行业从“卡基”转向“账基”,监管逻辑从卡片载体向账户行为深化,强调账户全生命周期的真实性、活跃性与可追溯性 [14] 对银行业的影响 - 清理行动有利于银行业优化账户管理,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7] - 监管逻辑的升级要求银行加强对账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反映出行业风险管理标准的提升 [14] - 各银行根据自身客户结构、系统能力和风控模型制定实施细则,展现了机构间的风险偏好差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