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体表现 - 2024年1月至8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延续高位运行态势,新能源重卡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幅达180% [2] - 2021年新能源重卡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近3倍,市场从试点进入放量阶段 [3] - 新能源卡车行业加速呈现头部集中化趋势,增长红利主要被传统车企与跨界者承接 [9] 卡车新势力发展历程与现状 - 2021年是卡车新势力集体亮相的起点,政策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 [2][3] - 新势力品牌如DeepWay、速豹科技、零一汽车、苇渡科技等以技术颠覆者姿态入局,意图在新能源卡车市场打开突破口 [3] - 新势力企业多由科技公司创立,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决策流程简单高效 [5] - 过去几年,头部新势力品牌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多家企业完成至少两轮融资,每家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5] - 2024年头部卡车新势力实现从概念到规模化交付的关键跨越,例如DeepWay新能源重卡交付量突破3000辆,同比激增10倍,跻身行业销量前十 [7] - 截至2024年7月,卡车新势力合计市场份额仅为3.25%,较2024年的3.14%仅微增0.11个百分点,增长近乎停滞 [8] - 在已实现批量交付的新势力中,累计销量突破百辆的仅3家,跨越千辆门槛的只有DeepWay一家 [8] 传统与跨界竞争对手格局 - 传统卡车制造商如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集团、东风公司、福田汽车凭借行业经验与供应链优势持续抢占市场 [9] - 跨界参与者如徐工重卡、三一重卡、宇通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依托资金与跨领域技术优势快速切入赛道 [9] - 2024年1月至8月,徐工重卡、三一重卡、一汽解放3家企业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均超1.5万辆,包揽行业前三;陕汽集团、中国重汽、福田汽车累计销量均突破1万辆,同比增速达1至3倍 [9] 新势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 技术叙事未能成功跨越商业化鸿沟,案例包括尼古拉的氢燃料电池卡车商业化落地难,以及Aurora因研发投入高、商业化进程慢而收缩重卡业务 [11] - 卡车生产制造专业化程度高,新势力缺乏制造背景与基础,在整车可靠性保障方面面临挑战 [12] - 车辆研发、生产线搭建需持续巨额投入,且完善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耗钱耗时,击中新势力重技术概念、轻运营保障的短板 [12] - 市场选购核心围绕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性价比,新势力重点布局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短期内未能为客户创造切实的运营价值,导致市场持观望态度 [12] - 新能源卡车价格处于高位,自动驾驶卡车行业尚处早期,新势力车型难以快速打开市场并实现投资回报 [13] 行业竞争趋势与破局方向 - 行业竞争逻辑已从资本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2] - 传统巨头正加速转型,主动补齐智能化短板,布局换电与超快充补能体系,下沉服务网络,并将场景定制优势纳入自身产品逻辑 [15] - 行业竞争从单一产品转向全维度生态博弈,卡车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本身及运营端支撑能力 [17] - 新势力破局需聚焦技术研发的实际落地和商业化应用,在全栈自研、市场验证、数据沉淀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并搭建能比肩传统车企的售后服务网络 [16] - 新势力需跳出卖车思维,构建产品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供应链、提升产能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实现向运营赋能转型 [17]
卡车新势力为何集体沉寂?
中国汽车报网·2025-10-17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