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投资者对养老投资存在误解,将“稳健”等同于“零波动”,导致资金过度集中于低风险储蓄产品,面临购买力持续缩水的风险 [1] - 为抵御通胀并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养老资金需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尤其是宽基指数基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3][6][12] 宏观经济背景与通胀风险 - 2014至2025年间,中国真实通胀率(广义货币M2增速与GDP增速之差)在0.4%-8.7%区间波动,中位数为4.3%,平均值为4.0% [1] - 以4%的通胀率计算,30年后100万元的实际购买力将缩水至约33万元,凸显仅依靠低风险储蓄产品难以抵御购买力侵蚀的风险 [1] - 理想的长期投资年化收益率不应低于4%-5%,但当前面临市场利率逐步走低的客观环境,实现收益目标存在挑战 [3] 国际养老金资产配置趋势 - 为应对低利率环境,国际养老金已调整资产配置,例如韩国国民养老金(NIP)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达到43.5% [3] - 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将权益资产目标配置比例从2006年的20%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50%,且其中被动投资占比超过90% [3] 宽基指数基金的盈利来源 - 盈利来源之一是借助市场波动,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差价,具体体现在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线”上,通过摊薄成本实现低买,待价格上涨后卖出锁定利润 [7] - 盈利来源之二是分享企业成长,宽基指数(如中证A500指数)包含各行业规模大、流动性好的龙头企业,其价值将随国民经济发展而“水涨船高” [8] - 盈利来源之三是股息分红带来的现金流与复利,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宽基指数基金享受成分股分红,并将分红进行再投资,以复利模式提升长期收益 [10] 宽基指数历史表现 - 自基日(2004年底)至2025年7月22日,主要宽基指数全收益指数(考虑分红再投资)表现优异:中证A500为592.97%,沪深300为502.06%,上证50为451.93%,中证500为668.25%,中证1000为669.26%,红利指数为613.64% [11] - 全收益指数收益率普遍显著高于不考虑分红的指数收益率,例如中证A500的全收益指数超出其指数收益率208.05个百分点,凸显分红再投资的重要性 [11] 权益资产在养老投资中的价值 - 尽管权益类资产具有高波动性,但对于GDP长期正增长的经济体,股市长期向上趋势不变,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可实现养老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 [12] - 宽基指数基金能够化解短期波动,其价格最终会回归价值,是应对购买力缩水、实现养老目标的有效工具 [8][12]
指数基金波动这么大,真的能养老吗?
搜狐财经·2025-10-17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