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义与市场地位 - 创新药是指全球范围内首次上市和销售的药物,需在化合物结构或作用靶点上有所创新,并具有更优疗效或更低风险 [2] - 创新药与仿制药的核心区别在于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新专利,而仿制药是在专利到期后按原专利生产以降低成本 [2] - 中国创新药产业已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在全球CAR-T疗法、双抗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端具备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的能力 [1][8] 研发管线与核心竞争力 - 研发管线是创新药企业的核心资产,一个管线从发现到上市的成功率不足7%,临床前阶段失败概率最高 [4] -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至20年,投入巨大,中国创新药从三期临床到成功上市的成功率约为17%-18% [4][6] - 国内创新药企管线数量多样化,对全球热门靶点均有覆盖,研发进度和效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4][5][8] 创新药分类与发展阶段 - 创新药可分为first class(首创药)、me too(相同靶点但分子结构不同)和me better(相同靶点但疗效更优)等类型 [7] - 过去10年中国创新药以me too为主,目前me better较多,并逐步向first class和best class发展 [7][8] - 在2025年ASCO会议上,中国企业在5055个全球项目中占据11个,显示出研究实力已达世界前沿 [8] 支付端变革与市场空间 - 医保基金通过“腾笼换鸟”策略,过去8年为创新药腾挪3600亿元资金,但支付力度仍有限 [9][10] - 国家医保局推出商保目录(丙类目录)以规范创新药支付,目前国内商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率不足15%,远低于海外约50%的水平 [10] - 中国人口占世界一定比例,GDP占全球18%-20%,但创新药支出仅占全球3%,显示巨大增长潜力 [22] 出海合作模式升级 - 出海模式从早期的买断制(管线一期二期成果被海外公司直接买断)转变为共同开发模式,国内企业可获得里程碑收益和商业化分成 [13] - 最新合作模式为New Company模式,中外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三方公司,根据股权获得分成收益 [14] - 中国创新药企在管线早期成本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临床数据获取量是美国的3倍,成本优势明显 [14] 科创板赋能与指数化投资 - 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包含30只成分股,其中98%为从事创新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接近70% [16][17][18]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创新药企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16][11] - 指数化投资可帮助投资者规避个股风险,把握创新药整体性投资机会,研发投入是未来成长性的前瞻指标 [18] 未来成长空间与投资逻辑 - 国内创新药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3-5年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商务拓展(BD)和支付端放开是主要驱动因素 [20][22] - 2025年部分创新药企提前实现盈利,市场对预期增长尚未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21] - 全球细分靶点约3000个,中国覆盖了近40%,在双抗等领域实力强劲,未来有望涌现更多全球首创产品 [22][23]
创新药出海黄金时代,科创板抢占弹性先机|2025招商证券“招财杯”ETF实盘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