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判决核心 - 香港高等法院对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家族信托案作出判决,发出全球资产禁制令,禁止其处置上限为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0亿元)的全球资产,并将其离岸家族信托财产纳入接管范围[2] - 法院判决击碎了“海外信托绝对安全”的幻想[2] 被冻结与接管的资产详情 - 清盘人要求冻结的资产涉及33家境外公司及7个以许家印本人或境外名义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3] - 被接管的实物资产包括两艘游艇、两辆劳斯莱斯幻影(车牌分别为粤A98888和HD3333)、三架私人飞机(Gulfstream G450、Airbus A319、Airbus A330)[5][7] - 被冻结的银行账户包括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星展银行的许家印实名账户,以及4个通过境外公司在工商银行持有的账户,其中两家公司实控人为许家印,另外两家实控人为其前妻丁玉梅[6] - 接管的物业资产位于中国香港、英国、美国等多地[7] 家族信托架构与资金来源 - 许家印夫妇在2019年前后于美国设立了价值23亿美元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指定两名儿子为受益人[7] - 信托资金主要来源于许家印夫妇自恒大上市以来(2009~2022年)合计获取的逾500亿元人民币股息分红和套现所得[8][9] - 信托设立的表面目的是实现家族财富的跨代传承和资产保护[9] - 信托对两个儿子的安排不同:长子许智健只能定期领取收益不得动用本金,次子许滕鹤未获得同等安排[10][11] 法院击穿信托的法理依据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法院审查发现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仍对信托财产保有实质控制权,认定该信托更像是委托人的延伸而非独立主体[13][15] - 欺诈性资产转移原则:证据显示恒大在2017年便存在财务黑洞,许家印在危机爆发前夕将巨额资产注入信托的行为被裁定为可撤销的恶意转让,意在损害债权人[17] - 信托独立性缺失:法院认定该信托缺乏独立性,受托人疑似沦为傀儡,信托财产实际仍由许氏家族掌控,导致其隔离功能丧失[19] - 债权人保护优先的公共政策:法院强调在涉及大规模债务危机时,保护债权人免受不诚实债务人侵害是优先的公共政策考量[19] 行业影响与先例 - 此次判决以其强大的穿透力,刷新了市场对离岸信托安全性的认知[24] - 此前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设立的境外家族信托也曾被击穿,原因同样是委托人被认定为资金的实际权利人,意图规避债权人[24] - 法律专业人士指出,当委托人在信托架构上保留对信托财产的过多控制权时,信托被击穿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24]
许家印家族财富隔离神话是如何破灭的?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17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