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波动事件 - 10月16日蔚来汽车港股一度大跌13%,收盘下跌近9%,市场普遍认为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于2025年8月起诉蔚来的旧案突然在中文媒体发酵有关 [1] - 该诉讼案件目前在美国法院处于暂时搁置状态,次日蔚来汽车港股股价上涨2% [1] - 有市场观点认为此次波动可能源于大资金利用谣言出货,因蔚来股价在过去几个月已翻倍,通过制造利空消息砸盘后吸引抄底,从而实现高位派发 [1] 法律诉讼背景 - 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累计买入约5445万股蔚来美股,因美股熊市及公司持续亏损导致投资亏损,进而引发诉讼 [4] - 诉讼依据为美国证券法,允许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欺诈等不当行为导致损失时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 [6] - 类似案例包括苹果公司因CEO库克关于中国区销售言论与后续业绩下调不符,最终支付4.9亿美元达成和解,以及英伟达、阿里巴巴等公司均经历过集体诉讼 [7][8] 核心指控与业务模式 - 诉讼核心指控蔚来通过与合作伙伴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涉嫌夸大收入和利润,并隐瞒对其实际控制关系,从而误导投资者 [9] - 蔚来特色的电池租赁模式(BaaS)下,消费者购车时支付部分车款(如30万车款中付21万),武汉蔚能支付电池款(如9万),使蔚来一次性确认全部30万收入 [9] - 若无武汉蔚能,蔚来收入将变为21万加后续月度租赁费,通过此操作蔚来将未来长期收入前置,在采用PS估值法时有利于提高市值 [11] - 武汉蔚能目前股权结构为蔚来持股19.4%,湖北国资背景的武汉光谷和宁德时代各持股10.7% [9] 诉讼进展与行业观察 - 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在2022年6月发布报告指责蔚来利用武汉蔚能夸大收入,随后在2022年8月和9月蔚来面临两起集体诉讼,目前已由美国法院合并审理 [11] - GIC起诉蔚来的案件被暂缓审理,将等待此前美国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案有结果后再行处理 [11] - 蔚来的换电模式在汽车行业属新颖模式,为公司打造换电生态付出了较高成本,选择对自身更有利的估值方法存在一定合理性 [12] - 长期来看,上市公司最终仍取决于业绩表现,参考瑞幸咖啡案例,业绩持续增长后市场质疑将消散 [13]
新加坡国资起诉蔚来欺诈,是真有问题还是空头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