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7日A股关键指数大幅下跌,沪指收跌1.95%报3839.76点,失守3900点,创业板指收跌3.36%报2935.37点,深证成指跌逾3%,科创50和北证50均跌近4% [1][3] - 市场成交额延续萎缩态势,日成交额为1.95万亿元,连续第二日低于2万亿元 [2][4] - 市场呈现普跌格局,4783只个股收跌,跌停股28只,仅602只个股收涨,涨停股44只,亏钱效应明显 [2][6] 行业与板块表现 - 科技相关板块领跌市场,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板块下跌4.99%,电子板块下跌4.17%,机械设备、汽车、国防军工、计算机、通信板块跌幅均超过3% [11][12] - 电源设备行业指数下跌4.63%,通信设备行业指数下跌4.34%,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子元件行业指数分别下跌3.95%和4.71% [7][8] - 多个科技概念指数大幅下挫,6G概念下跌6.36%,AI手机概念下跌6.15%,电子烟、铜缆高速连接、屏下摄像等概念跌幅均超过5% [8][9] 重点公司股价变动 - 部分科技龙头股跌幅显著,阳光电源股价下跌近11%报145.21元/股,中兴通讯跌停报48.63元/股,立讯精密股价下跌逾6% [6] - 寒武纪-U股价下跌逾2%报1247.68元/股,中芯国际股价下跌逾4%报121.98元/股,宁德时代股价下跌近3% [6] - 中际旭创和三花智控逆市收涨,涨幅分别为1.81%和0.93% [6][7] 市场调整原因分析 - 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央行单日通过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达2442亿元,导致市场资金面承压 [9] - 前期领涨的热门成长板块如光伏、半导体、消费电子出现集体回调,面临估值偏高、产能过剩与三季报业绩兑现的三重压力 [9] - 外部市场风险传导,10月16日美股因区域银行贷款欺诈事件跳水,引发市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 [10] - 市场内部结构脆弱,科技板块极易引发获利盘了结与止损盘涌出的负反馈循环,且上证综指在3900点附近技术承压 [10] 科技板块前景与策略 - 支撑科技股的长期核心逻辑如算力基建和国产替代并未瓦解,本轮下跌客观上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优的入场价格 [12] - 抄底操作需极度谨慎,应重点布局三季报业绩确定性高、行业景气度持续、竞争壁垒坚实的龙头企业,并采取分批逢低吸纳策略 [13] - 配置上可考虑以科技(AI、半导体)为进攻主线,医药(创新药)、新消费为防御,同时关注高股息资产以对冲波动 [13]
A股“倒车接人”?
国际金融报·2025-10-17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