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欧洲要中国交技术,中国反手关门,谁在自断后路?
搜狐财经·2025-10-18 01:23

欧洲的政策与产业困境 -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中国企业实施强制技术转让或市场准入限制等行政命令 [3][5] - 欧洲本土电池产业面临困境,全球七成以上电池产能在中国,欧洲电池巨头Northvolt已于去年破产 [5] - 欧洲政策导致汽车制造成本显著上升,每辆车成本预计增加几千欧元,削弱其与美国、日本车企的竞争力 [9] - 欧洲内部对强硬政策存在分歧,中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依赖中国投资,德国、法国企业担心失去中国市场数百亿营收 [18][20] 中国的战略回应与优势 - 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控政策作为精准反击,稀土是制造光刻机、新能源电池的关键材料,中国掌握全球九成以上精炼稀土供应 [11][13] - 中国将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纳入禁止出口清单,并对高端制造相关品类实施精准管控 [13] - 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如电池热管理系统、快充技术源于数十年自主研发,与欧洲企业转让的成熟或临近淘汰技术存在本质区别 [15] 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拓展 - 中国企业在欧洲之外积极开拓新市场,包括在中东推进数十亿订单的大型储能项目,在墨西哥、智利合作开发锂矿保障原材料 [24][25] - 在泰国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东南亚市场有望成为重要出口基地,销量潜力或超越欧洲 [25] 潜在产业影响与合作前景 - 欧洲若失去中国稀土供应,其高端制造业如光刻机、新能源汽车产能可能陷入停滞,绿色转型计划受阻 [29] - 中国保持开放合作态度,主张平等互利,若欧洲取消技术转让要求并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可实现双赢 [30] - 全球化背景下,欧洲若坚持零和博弈思维,可能因技术滞后和市场丢失而落后于时代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