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港上市浪潮 - 新一轮回港上市潮由自动驾驶和生物医药等新经济公司领衔,禾赛-W于9月16日成功实现港美双重上市,成为2025年以来中概股回流香港第一股 [1] - 10月14日,智能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相继通过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正式启动港股上市流程,其中小马智行已于10月17日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3] - 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于10月17日公告将回归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 [1][3] 代表性公司概况 - 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已在全球30个城市开展研发、测试及运营,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形成五大产品矩阵 [2] - 文远知行于2024年10月2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截至10月16日收盘市值为32.94亿美元 [2] - 小马智行是中国首批获得在北上广深运营全自动驾驶汽车牌照的公司之一,已开始在京穗深提供无安全驾驶员收费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运营一支由250多辆机器人出租车组成的车队 [3] - 小马智行在全球开放道路上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里程近4000万公里,于2024年11月27日登陆纳斯达克,截至10月16日收盘市值为72.53亿美元 [3] - 天境生物是一家全球生物技术平台公司,其执行董事长表示双重上市战略能促进全球合作、加速资产开发并多样化投资者基础 [3] 回港上市历史与趋势 - 自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及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以来,中概股回归港股趋势逐步形成 [4] - 2019年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募集约1012亿港元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京东、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回港 [4] - Wind统计显示共有34只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中22只为双重主要上市,12只为第二上市 [4] - 2018-2019年小米、美团、阿里巴巴回归奠定基础,2020-2022年29只中概股密集登陆,2023年仅陆控回归,2024年无中概股回归 [4] - 2025年以来新经济企业接棒成为回流主力,硬科技公司回归将强化港股"科技属性" [4] 市场表现与影响 - 多数回港上市公司市值在港股市场中位居前列,例如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京东、网易、携程、百度等港股市值均超过3000亿港元 [5] - 受全球经济环境及行业周期影响,部分回港中概股股价面临波动,生物科技板块因研发周期长、政策敏感性高而表现分化,智能汽车企业则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市值保持稳健 [5] - 东吴证券表示香港已设立海外上市企业回归便利框架,预计在新一轮回流中香港仍是首选目的地 [5] 制度支持与市场生态 - 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及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认为这将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成长性和吸引力,增强资金吸纳能力 [6] - 老虎国际首席财务官认为从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和贴近用户角度看,中概股回港上市是趋势,若有更快捷渠道将吸引更多公司回归 [6] - 专家建议香港需以改革破解制度瓶颈,对高成长性、高技术壁垒企业实施弹性化监管,通过降低上市门槛增强吸引力,并设立回流便利化通道以快速压缩审批周期 [7] - 新一轮回港潮是企业对冲外部风险的战略选择,也是香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和全球市场稳健前行的重要一步 [7]
新经济领衔 中概股启动新一轮回港上市
证券时报·2025-10-18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