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寻找吴思汉(同一个家园 同一首壮歌)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18 06:1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作者寻找台湾青年吴思汉(本名吴调和)故迹的过程,讲述其在抗日战争时期毅然从日本奔赴祖国大陆参加抗战的传奇经历,以及其战后返台因参与革命而牺牲的故事,彰显了特定历史时期台湾青年的爱国情怀与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 [1][2][5][10] 吴思汉的抗战经历 - 吴思汉于1944年舍弃日本京都帝大医学部学业,易名后只身穿越朝鲜半岛,过鸭绿江,潜入东北、华北沦陷区,再突破封锁抵达重庆,整个跋涉历时一年三个月 [2] - 其在河南省叶县被当地县长怀疑为日本人而遭拘押,后经调查证实身份后被释放,并由省府参议带领越过伏牛山脉抵达省府所在地朱阳关 [7] - 抵达重庆后,其参加抗日工作的要求受到国民党特务机关怀疑,被认定为日本间谍并计划用美军飞机投落台湾,后因美军登陆计划变更而暂免牺牲 [9] - 抗战胜利后吴思汉回到台湾,在《台湾新生报》编译部任职,并于1945年12月19日起连续七天在该报日文版发表《思慕祖国不远千里——台湾青年的归国记》 [10] 作者寻访吴思汉故迹的过程 - 作者时隔近40年再度到台南白河小镇寻访吴思汉老家,凭借记忆找到原匀和汉药房旧址,但原址已改建,经多次询问后找到吴思汉弟弟吴调宏的新住所 [3][6] - 作者前往吴思汉的母校台南二中(日据时期为台南二中)拍摄,在校史馆档案室查阅学籍资料,发现因吴思汉当年被除籍而找不到"吴调和"的记录 [8] - 最终由吴调宏带领,在郊区纳骨塔找到了写着"吴调和"的骨灰匣 [10] 吴思汉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生活 - 吴思汉少时就读于日据时期白河公学校(原白河公学校),健康聪明但性格倔强,曾因反抗日本老师而遭暴殴不屈服 [3] - 其父亲吴匀在白河中山路口开设匀和汉药房,吴思汉最小的弟弟吴调宏在药房出售后仍住在白河,年逾八十 [3][6] - 吴调宏因大哥吴思汉的革命背景在就读台南一中时受到学校训导处无理监视与刁难,因而没有上大学 [6] 吴思汉的牺牲与纪念 - 吴思汉于1950年11月29日因参加中共台湾地下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被台湾当局以"匪党支部书记"罪名枪决,身中三弹牺牲于台北马场町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