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评论丨以重点行业带动产业体系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8 07:02

方案背景与战略意义 -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在“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启动实施,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十大领域 [1] - 十大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70%,是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大盘 [1] - 方案旨在应对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内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等挑战,兼顾短期增长稳定与长期结构优化 [1] 政策框架: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 供给侧政策着力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并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需求侧政策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聚焦拓展新场景、新业态以激活市场潜力 [3] - 电子信息制造业通过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来提振电子产品消费 [3] - 汽车行业通过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场景 [3] - 电力装备行业精准对接新能源基地、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以项目拉动装备制造升级 [3] 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 - 方案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置于突出位置,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 [4] - 机械行业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等高端产品研发 [4] - 轻工业着力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新产品 [4] - 钢铁、有色等基础材料领域聚焦突破高端材料的关键技术瓶颈 [4] - 十大行业构建了从上游基础材料到中游关键环节再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为新技术孵化、验证和规模化应用提供场景支撑 [4] 产业链协同与系统效应 - 十大行业普遍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能够产生“一链带百链”的辐射效果 [5] -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可推动光伏、锂电池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5] - 电力装备行业的技术突破能驱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等多领域协同升级 [5] - 产业链深度协同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流动与高效转化,激发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活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