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主题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1] - 莫基尔因“发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独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一半 [5] 莫基尔的核心理论框架 - 研究核心问题是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即“大分流”问题 [7] - 提出全新理论框架,将知识置于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分“命题性知识”(关于自然规律是什么)和“指令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事)两种类型 [8] - 强调两种知识在近代欧洲的互动与积累为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8] - 提出“工业启蒙”概念,认为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倡导的“培根计划”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增强了知识的可及性 [8] 增长的文化理论 - 提出“增长的文化”理论,探讨文化、思想与制度间的复杂互动如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9] - 通过对比欧洲与中国,指出欧洲政治上的支离破碎催生了竞争性的“思想市场”,而同时期中国的文化变革更多由精英掌控 [11] - 认为18世纪欧洲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推动了科学知识向技术的转化,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条件 [11] - 指出技术进步是深刻的政治过程,既得利益者和社会大众的担忧会成为技术进步的阻力 [11] 研究的当代意义 - 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重塑经济提供了框架,指出前沿科技突破的根源在于长期知识积累和基础科学的发展 [12] - 指出社会长期繁荣的关键在于其激发、吸收并适应技术创新的能力 [12] - 强调需要建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生态系统 [12] - 持续繁荣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本身,更在于培育滋养创新的文化土壤与知识体系 [12] 学术背景与著作 - 莫基尔拥有经济学与历史学双重背景,博士论文研究“低地国家工业增长与停滞,1800-1850” [6] - 其开创性著作《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于2020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3] - 该著作将经济学、科学技术史和文化进化学结合,解释了工业革命前两个世纪的欧洲为何为现代经济奠定基础 [13]
诺奖半额奖金独归他,从背负历史伤痕的 "流浪者",到改写经济增长认知的莫基尔
36氪·2025-10-18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