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伦·莫斯特|与其说是古典学家,不如说是比较学家
新浪财经·2025-10-18 10:46

学术生涯与跨文化经历 - 学术生涯横跨美国、德国与意大利,早期在哈佛大学主修生物物理学,后于1968年转向现代文学和哲学,并自学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最终专注于古典学[3] - 持有耶鲁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与图宾根大学古希腊文学博士,研究聚焦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性真理”观念,并将品达研究扩展为独立博士论文[4] - 比较美国与欧洲大学体系,认为美国顶尖大学强调教授团队与学生间的动态协作,而欧洲大学则以个人教授为核心,知识传递更具层级性[5] 古典学与语文学研究 - 古典学自二战以来面临人文学科整体萎缩,部分学者尝试结合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新方法,但未能恢复其传统权威和声望[6] - 语文学兴趣源于1970年代中期在图宾根接触德国古典语文学,强调关注语文学家构建的古典传统,而非仅关注诗人与哲学家的文本接受[7] - 1985年与安东尼·格拉夫顿等合作出版沃尔夫《荷马绪论》新译本,旨在将古典学核心文本引入更广泛领域,凸显团队合作价值[8] 学术项目与比较视角 - 1994年获莱布尼茨奖后策划“疑难录”系列,聚焦古典学接受与科学史视角下的方法论,通过研讨会汇集实践、历史与比较视角[11] - 主张语文学兼具专业学科与社会学属性,同时是历史演变的价值观与诠释实践集合,两者需互补完善[10] - 提出宽泛文学定义,涵盖所有严肃文字作品,语文学技术同样适用于古代技术文本,并强调跨学科合作解决多语言知识挑战[15] 比较古典学与学术实践 - 自我定位为“比较学家”,认为只有通过比较(包括影响、原因、相似性与差异性)才能理解古希腊文学等特定领域[19] - 强调语文学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编校“比代”和“洛布”文本丛书等实践深化对校订理论与历史的理解[22] - 建议年轻学者以开放态度探索语文学的比较和理论维度,找到能激发根本热情的课题,无需过度顾虑就业市场压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