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 ESG投资理念源自2006年联合国环境署与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发布的“负责任投资原则”,该原则明确提出将ESG问题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等六项原则[1] - 理念兴起初期,企业多数仅停留在撰写包含宏大目标的ESG报告层面,并未将ESG真正融入公司治理[1] - 在投资实践层面,尽管关注度提升,但有效整合ESG因素到投资决策中的工具和方法仍然匮乏,ESG投资尚未形成闭环[2] 中国ESG评估体系面临的挑战 - 国际主流ESG评价标准不适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时代且评估体系成熟,而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3] - 中国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虽有重大进展,但仍面临发展不平衡、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无法被国际标准充分覆盖[3] - 国内投资机构进行ESG投资时,缺少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标准,市场也缺乏经过实证验证的ESG投资产品和工具[2] 济安金信ESG-V评级体系的创新 - 济安金信提出ESG-V评级体系,以“V”维度(企业价值)为核心创新点,开创性地将企业价值融入ESG评级,填补了传统ESG评级与投资决策之间的空白[2] - 该体系在2024年7月发布的白皮书中,首创将价值维度纳入传统的环境、社会、治理评估框架,实现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的有机整合[3] - ESG-V评级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企业价值融入传统ESG评估框架,创立了ESG-V概念,不仅识别规避风险,也通过企业定价发现和实现企业价值[6][7] ESG-V评级各维度的具体关注点 - 在环境方面,评级整体关注公司在产业上下游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监管部门和舆论的监督,并将责任扩展到产业链上下游所有相关方[4] - 在社会方面,评级关注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ESG原则,并特别关注财务欺诈、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4] - 在督导机制方面,评级提出应关注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包括合法纳税、与银行关系、违约概率和偿债能力,并将营商环境纳入重点关注范围[5] ESG-V评级中价值评估的技术基础与市场验证 - 价值评估依赖于济安定价,该定价体系是2001年国家高科技发展研究计划项目的子课题,涵盖内在价值、绝对价值、相对价值、市场博弈及反身性五类定价模型[7] - 腾安指数以济安定价的价值偏离率作为选股基准,依据派许法等权配置指数权重,筛选100只被低估股票作为成份股,每半年调整一次[7] - 腾安指数自2013年5月18日发布以来,累计涨幅达242.31%,证明该定价体系是市场上唯一被验证有效的定价体系[7] ESG中国化的实践意义 - ESG的中国化是基于中国产业基因的创新重构,而非对国际理念的简单改造[7] - ESG-V评级体系为公募基金提供了“可落地、可验证”的ESG投资工具,为企业指明了“不唯报告、重实效”的可持续路径[7] - 回归ESG推动企业创造长期价值的初心,能以独立评级和本土实践助力资本市场与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7]
济安金信|ESG投资中国化实践:从ESG到ESG-V,打造ESG投资闭环
新浪基金·2025-10-18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