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技术战略与模式 - 公司通过全域自研模式实现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将百万级技术下放至30万级市场[1][3]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比例达到65%[4] - 全域自研模式通过标准化架构和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控制优势,形成高配置低价格的良性循环[4]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底层逻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全球战略的竞速[3]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50%,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68%[3] - 行业竞争核心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与用户体验,智能驾驶从豪华选配变为大众标配[12] 核心技术突破:六大行业首创 - 混动领域推出80.3度混动电池,采用增程CTC技术,实现500km纯电续航[7] - 纯电领域首发115kWh超级混合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8.5%,10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衰减优化50%[9] - 智能驾驶层面首发双SA8797中央域控,算力达1280 TOPS,支持VLA辅助驾驶与端侧大模型座舱[11] - 驾控系统LMC 2.0将双轮爆胎识别时间从500毫秒缩短至200毫秒,实现3.6米级圆规掉头半径[11] - 安全系统采用2000Mpa回形五重钢A柱与九横三纵四连环笼式车身设计[11] - 舒适领域行业首创车规级森野氧舱,首次将制氧机融入汽车[11] 技术普惠与市场定位 - 公司旗舰车型D19以30万级定价实现全尺寸SUV体量和三电机3秒级加速的百万级豪华体验[14] - 技术普惠路径通过核心技术降本实现价值突破,解绑智能配置与价格等级的强关联[12] - 公司通过与宁德时代、高通等供应商联合研发而非简单采购,增强供应链话语权并加速技术创新落地[14] 技术演进路径与积累 - 公司技术复用策略是关键,LEAP 3.5架构已验证CTC技术、中央域控等核心技术的可行性[6] - 持续迭代的技术积累使公司能在合适时机集中爆发,例如C系列车型已升级至800伏碳化硅高压快充等[6]
从“堆料”到“重构”,零跑如何用技术穿透旗舰定价壁垒?
 新浪财经·2025-10-1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