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定增市场动态 - 2025年券商定增市场有所升温,天风证券、国信证券等已完成定增实施,国联民生和国泰海通为收购资产完成增发[1][7] - 中泰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等正在积极推进定增计划,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170亿元[1][2][3] - 2020年再融资新规后,有9家证券机构计划定增募资973亿元,实际募资804亿元,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均完成百亿元规模定增[5] 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层对券商再融资并非全面放开,而是体现差别化松绑导向,强化对募投资金的精细化监控,强调合规性和效率[1][4] - “8·27新政”后券商定增政策趋严,审核趋严,鼓励券商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道路,要求资金用在刀刃上[1][6] - 监管导向核心是以资本补充为抓手,推动券商提质增效,而非重走规模扩张老路[5] 定增资金具体投向 - 中泰证券不超过60亿元定增获批,资金拟投入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不超过15亿元,另类投资和做市业务各不超过10亿元,购买债券不超过5亿元,财富管理业务不超过5亿元,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不超过15亿元[2] - 南京证券不超过50亿元定增获批,资金投向扩展至7项,包括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各不超过5亿元,对子公司增资不超过10亿元,信息技术和合规风控不超过7亿元,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不超过13亿元[2][3] - 东吴证券拟募资不超过60亿元,资金投向包括向子公司增资不超过15亿元,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不超过12亿元,财富管理及做市业务各不超过5亿元,购买债券不超过10亿元,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不超过13亿元[3] 历史案例与挑战 - 2022年A股表现低迷,仅有3家证券机构完成定增融资,华创云信实际募资不足计划一半[6] - 中原证券积极推进不超过70亿元定增计划,但三度遭上交所问询,最终于2023年7月终止[6] - 国联证券将定增募资总额从不超过70亿元下调至50亿元并细化投向,但上交所于2024年5月终止其申请财达证券调整50亿元定增预案后,董事会最终终止该方案[6][7] 定增的意义与趋势 - 定增有利于券商充实资本金,便捷开展业务并扩大规模,同时能引入多元化股东背景,有利于公司发展前景[4] - 券商定增资金使用日益精细化,重点方向包括内部业务系统升级以提升风控和合规能力,以及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对硬科技领域企业的服务能力[8]
券商再融资差异化“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