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目标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是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1][2] - 方案计划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1][2] 细分领域建设目标 - 城市快速充电网络: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3] - 高速公路服务区:到2027年底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均应具备充电能力[3] - 农村充电设施:到2027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全面覆盖[3] - 居住区模式:到2027年底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提升私人充电桩接入量和安全管理水平[3] - 车网互动:到2027年底扩大规模化应用试点,新增双向充放电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3] 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4] -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私人充电设施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4] - 2025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53.0万个,同比提升88.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增量73.7万个同比增长37.2%,私人充电设施增量379.3万个同比上升103.3%[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有望引领新一轮充电桩投资,产业链各环节均将受益[6] - 充电桩环节推荐特锐德、绿能慧充,受益标的包括盛弘股份、挚达科技[6] - 充电模块环节推荐通合科技,受益标的包括优优绿能、英可瑞[6] - 充电枪及线缆环节受益标的包括永贵电器、鑫宏业[6] - 充电运营及充电聚合环节推荐特锐德,受益标的包括朗新集团[6]
充电桩“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落地,有望开启新一轮投资周期 | 投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