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并于8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1] - 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1] 用户规模与普及率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4] - 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达36.5%,较2024年12月提升18.8个百分点[4] -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大模型应用的个人用户注册数量超过31亿,API调用用户数量超过1.59亿[5] 产品应用与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成为移动应用[5] - 豆包、DeepSeek、元宝、Kimi等产品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均达到领先水平[5] - 优质国产人工智能产品加速出海,"DeepSeek-R1"模型性能卓越但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全球日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登顶全球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5] 技术能力进展 - 模型推理成本显著降低,以相关模型为例,其产品系统推理成本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下降超过280倍[4] - 中国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在MMLU、HumanEval等基准测试中的错误率从2023年的17.5%下降至0.3%[5] - 中国拥有的贡嘎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达到15个,位居全球第二,数量是欧洲的5倍[5] 用户行为特征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达80.9%[5] - 用来生成或处理文本的用户比例为36.0%,用来生成图片、视频的用户比例为33.0%[5] - 19岁及以下用户占比最高,达到33.8%,20-29岁用户占比为21.0%,30-39岁用户占比为19.8%[5] - 受教育水平在初中的用户占比为29.8%,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用户占比为28.9%[5] 未来发展趋势 - 下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有望在模型集成、开源社区、具身智能、智能体和完善治理五个方面形成新成果[7]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实现翻一番
新浪科技·2025-10-18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