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储能”站上风口:宁德等企业抢滩,算力与数据安全瓶颈待破
第一财经·2025-10-18 21:51

国家战略与政策目标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首次将“AI+储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 - 政策目标到2027年建成5个以上能源行业专业大模型、10个以上可复制示范项目、探索100个典型场景赋能路径 [1] - 目标到2030年能源AI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与电力协同机制全面完善 [1] AI在储能系统的具体赋能环节 - AI技术提升储能系统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企业从安全保障、运维提效、收益增值角度加大投入 [2] - AI可实现电池故障精准识别与提前预警,预测电池安全寿命,降低电芯衰减率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3] - AI在运维环节将传统被动维修转变为提前预警的主动链,运维人员角色从“修理工”转为“决策把关者”,提升效率核心是流程重构 [4] - AI驱动安全检测升级,包括通过声音监测识别电池阀门破裂声、短路火花声,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热像仪分析温度趋势识别过热或火灾风险 [5] - 在电站交易运营环节,基于AI模型的交易算法可实现高精度电价预测、整站调度决策、充放电策略优化以提升运营收益 [6] - AI技术可将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系统深度融合,实时优化能源系统运行策略,动态调整储能充放电,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 [6] 企业应用落地与布局 - 海博思创基于现有AI+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划储能资产后端运营布局,其“AI+储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研发项目”累计投入约201万元 [2] -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战略合作开发“能源AI智能体”应用,从投资、运营、资产退出环节重构新能源项目管理范式 [2] - 领储宇能以储能电站为载体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在发电预测、负荷预测、电力交易、电芯安全性诊断、寿命分析等方面引入算法模型训练 [4]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华为、科华数能、远景能源、天合光能等纷纷推出各自AI储能解决方案 [6] - 宁德时代天恒·智储平台融合AI大模型与机理算法,构建覆盖预警、分析、体检和运维的全套标准化能力 [7] - 阳光电源iSolarBPS系统实现50多项指标五维诊断,百兆瓦电站诊断报告生成仅需1分钟,运维效率提升30% [7] - 华为AIBMS系统对热失控等关键故障实现24小时提前预警,误报率控制在每月0.1% [7] 市场前景与规模 - 储能后市场整体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400亿元至500亿元 [5] - 全球计算联盟预测AIDC建设未来两三年内保持每年40%以上增速,到2030年前后年增长率在10%左右 [9] 发展瓶颈与挑战 - AI大模型训练带来电力供需矛盾,依赖跨区域电网输送能力和调度效率这一复杂系统性工程 [8] - AI在储能应用中涉及大量数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至关重要,电力现货交易环节数据被篡改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8] - 应用场景向长时储能和高性能分析深入,系统对算力需求水涨船高,出现“算力饥渴”,瓶颈解决依赖于算力基础设施AIDC [9] - AIDC的高能耗与储能项目收益不确定性,使得“AI+储能”与AIDC的深度耦合面临商业模式考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