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造太阳”挺进燃烧实验,“终极能源”商业化加速
搜狐财经·2025-10-18 21:59

文章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并调整产业与国际合作版图,中国正通过系统性产业布局抢占此未来赛道 [1] -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正从全球跟跑者变为领跑者,计划在2050年前后建成商用核聚变发电 [5][8] - 四川及成都凭借其科研底蕴、政策支持和产业生态,在核技术应用及聚变能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借国际大会契机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9][11][12][13][15] 国家战略布局 - 核技术应用产业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国家层面通过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及自主推进"中国环流三号"、"东方超环"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积累核心技术 [5] - 形成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两大院所为主,高校及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开发格局 [7] - 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近7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 [8] 四川省的产业定位与发展 - 四川省是核工业与核技术利用大省,集聚了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顶尖院所及"中国环流三号"等大科学装置 [9] - 政策目标为到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放射性药物和核医疗装备生产聚集地及全国最好核医疗中心 [10] - 发布24条政策措施以精准支持、产业升级、扩大应用需求等方式促进核医疗产业发展 [10] - 产业布局差异化,以乐山、成都、绵阳、泸州为重点区域,打造"一链四极"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10] 成都市的核心优势与规划 - 成都市被国家及省级规划明确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并布局聚变能源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1] - 科研端拥有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两大顶尖院所,以及四川大学的人才支持,形成创新矩阵 [12] - 产业端拥有国光电气、瀚海聚能等重点企业,在聚变核心器件领域优势显著,并已实现国内首台商业化聚变装置等离子体点亮 [13] - 产业生态拥有2800亿元级市属国企基金体系及特色金融产品,并通过"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体系实现高效成果转化,一年内发布科技成果超500项 [13] - 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将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等四大维度释放价值 [13] 具体发展计划与目标 - 发布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计划,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目标建设全球性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发展集群 [15] - 计划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域集中布局3大功能,打造"研发—制造—应用—服务"闭环产业链 [15] - 旨在催生"聚变+"新业态,为成都注入绿色低碳、高科技引领的动能,迈向聚变能源商业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