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最不能少的是敬畏心
安全事故与产品安全 - 公司于10月13日在成都发生一起致人死亡事故,车辆碰撞后迅速起火燃烧且车门不能打开[2] - 此次事故与半年前在安徽致3人死亡的事故有共同点,即车辆起火和车外施救困难[2] - 行业质疑公司造车时间周期过短,从宣布造车至今仅四年多,已推出两款车型,可能为追求量产而忽视完整的产品验证周期[2] - 汽车行业共识认为安全性是必须严守的红线,产品上市前需经过完整严格的验证测试[2] 召回事件与行业乱象 - 公司在9月19日召回11.68万辆SU7标准版电动车,原因为L2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可能不足[3] - 行业指出新造车企业普遍信奉更短的产品开发、迭代和验证周期[3] - 汽车产品比拼偏向单独参数突破,存在追求功能性“伪创新”而混淆安全边界的现象[3] - 将电子消费品领域经验直接套用于汽车领域被认为是新汽车问题频出的根源[3] 营销策略与公众关注 - 公司在营销上缺乏克制,对速度等参数的追求有误导消费者之嫌[2] - 公司事故引发较高关注度,与其长年累月自带流量的营销方式有关,易被流量反噬[2] 行业规范与未来发展 - 政策层面空前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工信部等部委针对动力电池、辅助驾驶等出台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5]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建立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5] - 新的跨界造车者需遵循汽车产品开发逻辑,进行正向研发,避免“短周期”和“参数崇拜”[4] - 不注重产品打磨而过度强调营销的做法会将汽车生态带入“恶性竞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