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 中国对美国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作为对美国301调查最终报告决定对中国船舶加征费用的对等反制 [5][7] - 中国将韩华海洋在美国的5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与中国进行任何交易,因其为美国301调查提供了游说与实质性支持 [1][3] - 对等反制在加征的生效时间、费率口径及后续费用增长期限上均与美方设置形成镜像结构,旨在压缩对手政策选项 [7] 第三国企业的风险与困境 - 韩华海洋试图同时依赖中国钢材与配套产业链维持成本优势,并在美国市场寻求增量机会,其美国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成本端优势塌陷 [3][13] - 中国将“支持美国制裁的第三国企业”纳入反制清单,开启新范式,迫使全球企业董事会重新估算“站队成本” [3] - 企业面临“政策合规风险”与“成本控制目标”难以兼顾的困境,过去“模糊游走”的生存术在制度阈值加高背景下频频失灵 [14] 美国国内利益分化 -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对政策表示不满,因运费上升直接推高进货成本,面临涨价或压缩利润的两难选择 [9] - 美国零售业行业协会已开始游说白宫,希望收回或调整政策以避免供应链紊乱 [9] - 美国造船与航运业内出现分歧,有观点认为政策“损人不利己”,可能将美国港口业务推向其他地区 [9][20] 全球航运市场格局变化 - 中美直航航线成本过高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海运或选择其他港口中转,欧洲与日本的航运公司如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趁机抢占市场 [9] - 马士基与地中海航运业务量上扬,股价走强,成为政策摩擦的受益者 [9][25] - 航运避险行为如绕航、换港将增加时间成本、舱位紧张及保险溢价 [18] 中国反制策略的联动性 - 中国在10月前已升级稀土出口管制,通过强化许可与合规体系提高供应不确定性和议价权 [11][25] - 紧随美国301报告后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形成从资源端(稀土)到运输端(港口)的策略闭环 [11][22] - 反制措施设计具备可持续性,收费体系、口岸流程与法律依据可长期运行,而美国政策更易受选举周期影响 [24] 行业影响与成本传导 - 特别港务费作为港口服务收费,直接进入航次成本表,对航运公司产生即时影响 [18] - 韩华海洋等造船企业被切断与中国交易后,不仅损失大宗材料,更面临材料标准认证、供应周期与质量稳定性的缺口,导致项目交付期、售后保障及融资成本层层上浮 [13] - 成本不可能消失,最终会由美国零售企业、消费者或其他市场参与者承担 [9]
忍耐后,中方对美国打出第二枪,交易全面冻结,中美相互征费
搜狐财经·2025-10-19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