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金流向与资产配置逻辑重置 - 2025年全球资金出现“岛链化配置”趋势,资金从集中流向美元资产转变为寻找美元之外的多个锚点 [6][12][26] - 2025年初至9月底,黄金价格上涨43%,白银上涨55%,比特币上涨18%,德国股市涨28%,意大利股市涨40%,希腊股市涨72%,韩国股市涨41%,港股涨30%,而美元指数下跌超过10% [10][12][13][15] - 资金流向变化的拐点是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征收关税,此举动摇了美元体系的信用基石,促使资金寻找独立于美元体系的资产进行对冲 [17][18][24] 资本市场叙事的力量 - 当前资本市场最强驱动力是叙事而非基本面,叙事是“真实+想象”结合的故事,能推动资金流向并可能改变现实 [32][34][36] - 不确定性高和信息结构变化是叙事盛行的两大原因,地缘政治和科技突破(如AI)加剧了不确定性,而社交媒体则放大了叙事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38][39][40] - AI是当前核心叙事,A股市场寒武纪(“寒王”)成为股王,科创50指数估值比半年前翻倍,上涨主要来自叙事贡献而非盈利;相比之下,纳斯达克市盈率从47倍降至43倍,上涨有盈利托底 [46][47][53][55] 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价值链卡位 - 中国多个行业出现“DeepSeek时刻”,即产业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实现预期重置,例如创新药领域,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2024年中国获批创新药占全球38% [60][62][66] - 中国出口集装箱内容发生结构性变化,从2004年的玩具、纺织品变为2024年的半导体、汽车、电池、高精尖材料和零部件,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实现跃迁 [68][71][73][74] - 中国企业通过“累进式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关键节点成功卡位,例如磷酸铁锂电池全球占比超90%,多晶硅占比超70%,光模块占比超50%,稀土掌握全球70%产量和90%磁体生产 [83][96][98] 中国企业出海新格局 - 出海已成为资本市场硬逻辑,2024年出海TOP100企业整体收益率达32.65%,比其他主板股票高出10个百分点;2025年4月8日至9月底,该指数进一步上涨47.85%,超额收益达23个百分点 [108][109][110] - 出海企业从“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演进,例如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建厂,立讯精密在越南扩产,旨在更深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以应对贸易壁垒 [118][119] - 香港在中国企业出海战略中扮演金融和规则接口的关键角色,2025年前9个月港股IPO融资额超1500亿港元,位居全球第一,其中94%新上市公司为内地企业,海外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同比增速超100% [121][123]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K型消费”特征,即个体消费者同时存在“极简支出”和“极致支出”行为,例如高收入人群可能购买高价艺术品也追求“国产平替”,低收入人群在基础消费上节俭却愿意为奶茶、盲盒等支付溢价 [150][151][153] - 消费价值观正从“物质价值观”转向“后物质价值观”,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3-1.4万美元,约有6亿人口开始更关注消费的体验、审美和身份象征意义,而非单纯功能和价格 [140][141][145] - 资本市场反映出代际和渠道变迁,“老登股”(如白酒、家电)普遍下跌,而“小登股”(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股价翻倍,泡泡玛特市值达4106亿元,超过海天味业等五家传统消费龙头市值总和 [134][135][136] 消费重置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 企业需从生产者视角的4P转向消费者视角的4C:Consensus(小共识)、Context(微场景)、Co-creation(强共创)、Compounding(长复利) [160][165] - 成功案例表明需重新定义产品功能以匹配“小共识”,例如电视机被重新定义为游戏外设,汤圆被赋予“柿柿如意”的好运彩头符号,从而在特定人群中激发需求 [169][171][172][179] - 通过“微场景”结合内容创造体验峰值,例如卡萨帝热水器主打“富锶矿泉浴”和“小私汤”场景;潮宏基通过“国风非遗”设计和“一城一非遗”门店体验,将线下场景与线上内容传播形成闭环 [181][190][192][195]
共潮生 · 香帅年度财富展望2025(演讲全文)
第一财经资讯·2025-10-19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