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轻投资者崛起,一场关乎话语权的“代际博弈”已然开启
经济观察报·2025-10-19 11:36

中国居民财富管理市场结构性变迁 - 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量已突破300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人群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2][3] - 居民家庭资产中房地产投资占比已从近七成显著下降,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占金融资产的比例稳步提升至15%左右[2][3] - 30岁以下年轻投资者占比已达30%,该群体追求投资便利性、全球视野与风险分散[2][4] 金融市场产品供给现存问题 - 在绿色金融工具、跨境ETF、商品及衍生品等创新产品上,国内产品供给明显不足,现有投资产品风险关联度偏高[5] - 稳健收益类产品主要依赖固收类资产,宏观对冲、商品策略等复杂策略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不足[5] - 截至2025年9月,内地公开销售的北上互认基金仅41只,规模约2400亿元,互认基金规模及占比明显偏低[5] - 针对普通投资者的普惠型投资产品供给不足,财富管理的分层服务体系尚不成熟[6] 构建多层次产品生态的路径探索 - 应大力拓展ETF产品边界,重点发展宽基指数、商品、外汇及跨境ETF,并发展绿色债券、碳信用衍生品等工具[8] - 需适度提升权益类、商品类及另类资产占比,积极发展衍生品市场,在传统策略基础上融入商品增强、量化对冲等策略[8] - 资产管理机构需加大在跨境ETF、跨境收益互换及跨境衍生品上的创新,持续丰富跨境理财通、ETF互认等机制下的产品类型[9] - 必须构建覆盖高净值、中产及普通投资者的全品类产品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大众的普惠金融产品,并顺应年轻化、数字化趋势推出创新产品[9] - 需依托专业机构买方投研优势赋能投顾业务,探索AI等金融科技与投顾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千人千面”的场景化服务[9] 行业竞争格局转向 -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矛盾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供给质量”,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设与资产配置能力比拼[10] - 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正转向如何通过专业化、数字化、全球化手段,将居民财富有效配置至实体经济与全球市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