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每经热评|最深的敬意,源于朴素的向往:我们为何怀念杨振宁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19 14:48

每经评论员 孙宇婷 清华园内,莘莘学子来到吊唁处,静默肃立;合肥老街,许多市民手持鲜花,前往故居深切哀悼。 从学术殿堂到故里小巷,杨振宁先生离世的消息让两种场景汇聚成同一种缅怀。 学子与市民用最质朴的方式表明,对科学巨擘的追思超越了专业界限,成为我们对知识与精神的集 体致敬。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在缅怀的同时,只能用一些关于"排名"和"座次"的词汇,像拿着一把把尺 子,试图去丈量一座我们从未真正攀登过的高山。这或许有些无奈——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杨-米尔斯 方程"如同天书。 如今,先生已去。他留下的,是双重遗产:一边是等待后世物理学家去破解与超越的科学"刻度"; 另一边则是留给我们所有人的一面"镜鉴"。 在这面镜子里,我们看不到艰深的公式,却能照见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照见我们集体意识中对知 识、智慧与科学家的态度。他的世纪人生,如同一部厚重的书,我们或许读不懂所有的专业章节,但依 然可以从中品读出关于选择、坚持与热爱。 那把试图丈量他成就的"尺子",终将被更精确的理论取代;但这面映照我们如何对待科学智慧 的"镜子",却将长久高悬。它提醒我们,一个民族的精神沃土,正源于对星空的仰望与对智慧的尊崇。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