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降温措施频出,黄金“现象级行情”还能走多远?
搜狐财经·2025-10-19 17:53

监管措施与市场反应 - 上海期货交易所于10月17日盘后发布公告,将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14%,套保持仓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15%,一般持仓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16%,措施于10月21日收盘结算时执行[2] - 监管措施发布后,COMEX黄金价格由升转跌,最终收报4267.90美元/盎司,下跌0.85%,沪金主连合约在夜盘大幅下挫,最低跌至960.06元/克,回吐白天全部涨幅[2] - 10月17日当天,金价从最高点4392美元/盎司一度回调至最低点4196美元/盎司,日内最大跌幅近200美元,K线图呈现“穿头破脚”的大阴线形态[8] 黄金价格走势 - 金价从8月20日的3353.40美元/盎司起,沿5天均线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于10月17日最高涨至4392美元/盎司,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上涨超过1000美元[2] - 金价在经历4月份至8月份的阶段性调整后,自9月份开始走出持续刷新历史高点的大级别多头行情[3]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 -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降息预期是推动金价上涨的核心引擎,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鸽派信号,强化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4] - 强烈的降息预期导致美元指数走弱、实际利率下行,直接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提升了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配置吸引力[4] - 随着美联储在美国劳动力市场弱化的背景下重启货币宽松周期,金价从9月份起上涨[6]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地缘政治与避险需求 - 10月份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呈现“多点爆发”态势,包括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反复、中东停火协议变数、乌克兰全国停电事件等,共同推升了全球风险溢价[5]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及海外多国政治局势动荡,促使全球避险资金持续流向黄金等商品货币[6] -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时期,黄金作为终极支付手段的信用特征得以凸显,其避险需求保持强劲[14] 市场需求与资金结构 - 中国央行连续第十一个月增持黄金,9月末黄金储备高达7406万盎司,为市场情绪提供了重要支撑[6][9] - 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黄金ETF持仓量持续增长,10月17日当天增持12.59吨,总持仓达到1047.21吨,显示机构投资者积极增配[6][9] - 美国银行已将2026年黄金目标价上调至5000美元/盎司,认为白宫“非正统政策框架”将持续支撑金价[6] 黄金的多重属性分析 - 黄金的金融属性是当前最核心的决定因素,体现在与市场实际利率的负相关关系上,美联储降息周期背景下其配置价值显著提升[13] - 避险属性为金价提供持续支撑,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时期,黄金表现出独特的防御价值[14] - 货币属性构成黄金的长期价值基石,在全球对法定货币信用担忧加剧时,其价值储藏功能愈发凸显[14] - 商品属性在当前行情中影响相对较弱,反映出投资需求而非实物消费在主导价格走势[14] 市场前景展望 - 在供应相对偏紧情况下,强劲需求驱动金价呈现“现象级”上涨[7] - 监管机构的降温措施可能修正金价走势的节奏,但不会改变其原有趋势,因上涨是全球资金协同效应而非国内资金炒作结果[9][12] -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风险双重支撑下,预计黄金中长期仍将延续震荡上行格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