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医美业务布局 - 京东健康首个自营独立医美门店于10月15日在北京国贸开业,9月开启预售后累计售出超3000单,10月到店服务名额已全部约满 [1] - 京东自营医美业务强调正规持证医师、价格透明和高性价比 [1] - 京东早在2021年就通过与新氧合作上线医美频道,引入超2000家认证机构 [2] - 2025年3月,京东健康设立子公司北京京东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并申请“京东医美”商标,此前于2024年底开始筹备线下市场 [3] - 京东医美业务依托京东APP和微信小程序,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多渠道便捷访问方式 [2] 行业竞争格局与新入局者 - 除京东外,垂直平台新氧也改变了业务模式,从撮合交易转向自营线下连锁医美店 [5] - 新氧规划在2025年全国门店数量达到50家,其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线下美容治疗服务营收1.444亿元,同比增长426.1%,已反超线上信息及预订服务营收(1.352亿元,同比下降35.6%) [5] - 相较于更早深耕医美领域的美团、新氧等平台,京东医美在女性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弱 [2] - 行业高度分散,由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主导,目前尚未出现巨头 [6]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医疗美容行业白皮书》预计2025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16.0亿元 [6] - 受医美渗透率提升和多元化品质需求驱动,未来四年市场预计将保持10%至15%的年复合增长率 [6] 行业痛点与新入局者影响 - 国内医美行业存在药械来源不明、医护人员资质不全、推销套路繁多、价格不透明等痛点 [1] - 《医美行业黑皮书》显示,中国医美行业非法执业者数量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黑诊所数量是正规诊所的6倍,黑诊所年手术量超2500万例 [8] - 新入局者如京东和新氧通过强调供应链优势、药品器械溯源、医生资质公示和标准化服务来应对行业乱象 [1][7] - 京东医美承诺所有仪器与药剂源自大牌厂商原厂且三证发票齐全,医生均为持证执业医师,考核标准为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而非销售额 [7] - 行业观点认为,大公司入场可能通过规模效应推动价格下降、渗透率提升,从而促进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9] 政策规范与发展趋势 - 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对美容整形类价格项目进行统一,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定价行为 [9] - 新入局者正在促进千亿级医美市场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转型 [10]
医美掀起新战事:京东、新氧争相布局线下店,能否重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