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面不确定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如何确保供应链畅通
第一财经·2025-10-19 20:03

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面临经贸、地缘政治和绿色转型等多重挑战,供应链韧性受到重大考验 [4][5] - 贸易区域化趋势明显,推动航运业及物流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5] - 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掌握标准制定话语权至关重要 [1][6] - 上海正从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需在枢纽能级、服务生态和规则制定上重点发力 [1][6] 行业当前挑战 -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胀压力抑制消费需求,贸易争端导致运力供需失衡 [4] - 地缘政治冲突引发航线重大调整,例如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航线中断,船舶绕行好望角使“吨公里”指标创历史新高 [4] - 产业链向近岸、友岸转移推动航运区域化发展,跨洲长距离运输量下降约2%,区域内航运需求增长6% [4][5] - 绿色转型要求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对船舶估值与供应链成本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4][5] 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海外仓建设投入较2020年前增长三倍,半成品贸易和海外建厂加速推进 [5] - 大型船东凭借资本优势推进技术升级或管理提升,中小船东倾向于选择为未来改装预留空间的船舶设计方案并加强碳配额管理等合规能力 [5] - 物流及货代企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奠定的基础,强化全球化布局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路径 - 提升枢纽能级,上海港已连续15年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连续14年为全球联通度最高港口,需通过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海铁联运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6] - 完善航运服务生态,集聚航运服务要素及产业链企业,培育跨国物流和信息服务商,补齐保险、仲裁等高端服务短板 [6] - 把握“三化”机遇,力争在新技术应用标准制定上实现“换道超车”,主动参与并提出国际规则和公约以掌握话语权 [1][6] 金融创新支持 - 贸易结算领域依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秒级到账”,并利用CIPS总部优势及全球33家人民币清算行网络为航运主体提供便利 [7] - 贸易融资方面,随着联合国规章完善,多式联运提单等货运单据可作为合格抵质押品,推动信用证贴现等产品创新 [7][8] - 航运业加速数智化转型实现电子提单全球无时差流转,绿色金融需向“可持续金融”、“可转化金融”拓展以支撑生态圈建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