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企海外仓投入激增三倍,海陆空联运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
第一财经·2025-10-19 21:46

行业核心挑战与趋势 - 全球航运业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挑战,供应链畅通成为紧迫课题 [1] - 多重因素交织带来前所未有挑战: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胀抑制消费需求,贸易争端导致关税波动造成运力供需失衡,产业链向近岸、友岸转移推动航运区域化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引发航线重大调整,绿色转型带来更大成本压力 [2] - 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航线中断,船舶绕行好望角使“吨公里”指标创历史新高,对行业韧性形成重大考验 [2] - 绿色低碳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继续观望不行动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风险 [8] 贸易格局变化与市场响应 - 贸易区域化趋势明显,当前跨洲长距离运输量下降约2%,区域内航运需求却增长6% [3] - 为应对贸易区域化,中国企业在海外仓建设投入激增,当前较2020年之前增长三倍,半成品贸易和海外建厂加速推进 [3] -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大量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提前开启全球化布局,为航运市场承接全球需求打下基础 [1][3] 供应链韧性与多式联运发展 - 多式联运(海运、铁路和航空货运)成为保障关键物资运输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核心策略 [4] - 土耳其凭借互联互通的公路、铁路和海运网络,成为中国到欧洲的战略枢纽,中间走廊加强生产与消费中心互动 [4] - 中国与欧洲间常态化货运班列经土耳其通行,正采取措施实现首阶段每年开行1000列直达班列目标 [4] - 上海浦东机场已实现空—空中转、空—地中转、空—海中转、空—铁中转等多种复合联运模式 [4]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全球航运、空运共同制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6%左右 [5] - 共商规则推动实施全球航行区域一致的IMO净零排放框架,避免区域规则碎片化,推动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认证等标准国际互认 [6] - 共享资源构建绿色燃料供应链,加大对绿氢、绿氨、绿甲、绿电等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投资 [6] - 共促创新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燃料溯源、船舶能效优化、航线优化调度等方面应用 [6] - 绿色转型深刻影响船舶估值与供应链成本结构,大型船东推进技术路线升级,中小船东加强碳配额管理等合规能力建设 [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 上海港连续15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集装箱港口,连续14年是全球联通度最高港口 [7] - 提升枢纽能级需提质增效,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海铁联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7] - 完善航运服务生态需集聚航运服务要素及产业链企业,培育跨国物流和信息服务商,补齐保险、仲裁等高端服务短板 [7] - 把握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机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以提升话语权 [7] 金融与科技创新支持 - 贸易结算依托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秒级到账”,发挥上海作为CIPS总部优势,利用全球33家人民币清算行网络为航运主体提供支付便利 [8] - 贸易融资方面,多式联运提单、铁路运单等货运单据将可作为合格抵质押品,推动信用证贴现等金融产品创新 [9] - 航运业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电子提单全球无时差流转,绿色金融向“可持续金融”“可转化金融”拓展 [9] 企业实践与成果 - 上海机场发布《打造“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国际航空枢纽品牌》成果,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提升全业务类型中转能级 [5] - 中国东航2024年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通过800架客机腹舱弥补货机通航点不足,实现客货联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