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国人“自觉不如人”心理,杨振宁已在星河恒久闪耀
第一财经·2025-10-19 21:48
杨振宁的学术生涯与科学贡献 - 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4] - 与罗伯特·米尔斯合作提出"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被视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石[5] - 被评价为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4] - 在芝加哥大学师从爱德华·泰勒并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3][4] 杨振宁对中国科学事业的推动 - 2003年正式回国定居清华大学,将毕生所学投入引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培养青年人才的事业中[1][7] - 作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为清华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做出奠基性贡献[7] - 鼓励包括姚期智在内的一批科学家回国,推动了量子信息等方向的布局[9] - 支持中国科大首创少年班,提出不要给学生太多束缚,应支持他们向擅长的方向发展[10] 杨振宁的科学思想与影响 - 认为大自然是极其微妙的,自然物质的深度是人类无法测透的,并以人类大脑约1000亿个神经元为例说明[7] - 提出科技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发展研究与应用研究三个层面,并预测未来三四十年全球科技发展重点将向"技"倾斜[12] - 其科学成就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增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1] - 其影响力超越物理学,支持了中国更广泛科学事业的发展,被多位科学家誉为科学界的巨大损失[11]